四、屹立印林

四、屹立印林

朱复戡的篆刻受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年未二十,便驰誉海上。尤其是吴昌硕,对其篆刻风格的影响甚深,其仿吴昌硕风格的篆刻作品,几能乱真。吴昌硕看到朱复戡的仿作后,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应取法乎上,力追秦汉,以迄晋唐,然后融会变通,走出你自己路子。”这成了朱复戡篆刻变法的转折点。由于他精通文字学和金石学,其书法素养亦极为全面,步入中年的朱复戡逐渐走出赵之谦、吴昌硕的束缚,以秦汉为宗,熔铸百家,形成了高古、隽秀、浑厚的艺术风格。

图一三五 朱复戡,《毛主席词轴》(局部)

1950年前后,朱复戡为收藏家汪统精心创作了一批篆刻作品,并出版了《复戡印集》,拟秦摹汉,规模古玺,出神入化,独步艺林。沙孟海在《朱复戡篆刻》一跋中惊叹:“《复戡印集》中,多拟玺之作,峻茂变化,殆欲雄视一世!”的确,他的古玺作品朴拙恣肆,大胆残破,天真烂漫,拙中求巧,既得气息之古气盎然,又得章法之润泽自然,造诣之深,令人叹服。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复戡卓越的艺术成就都足以令其“雄视一世”“度越前人”“自成宗派”。无论就哪个层面而言,他都不愧为一座艺术丰碑,是一部世人尚未读透的艺术巨著。朱老曾作《白头吟》一首,每一字、每一句无不渗透着他一生精益求精、至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诗曰:

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

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先须通字学。

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

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中纳。

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

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

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

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

浸淫于兹年复年,怡然自得忘岁月。

举目但觉远处清,揽镜忽诧头毛白。

欲登造极学到老,孜孜一生废寝食。

旧时未尝重艺人,艺人那能免穷迫。

而今时代已变迁,百花齐放万民悦。

应将平生心得事,尽贡所学献祖国。

我为人人人为我,顿开茅塞天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