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的宁波书法概述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六朝时期的宁波书法概述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刘备、孙权相继效仿,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历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晋室南迁后,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民族因素的介入,出现“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宁波作为政权腹地,其间虽然爆发了几次规模较小的战争,但相较于北方,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加上北方士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兴的文化,宁波地方经济和区域文化均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此时,文字已经完成所有书体的演变,由草书、行书、楷书三体组成的“新书风”与篆、隶组成的“旧书风”也上演着一场“南北对话”。书法在南北书风和新旧书风不断融合、演变的过程中,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新书风是六朝时期的主流书风,肇始于汉魏之际,盛行于西晋。起初,新书风的中心位于北方中原地区的洛阳一带。此时,南方孙吴政权及西晋时期的宁波书家仍旧延续着东汉的旧书风,比较保守,甚至不乏用篆书写信者。“永嘉之乱”以后,司马氏南迁江左,大批中原士族带着新兴的文化南下,新书风的中心遂由北方的洛阳转移到南方的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带。从这一时期开始,新书风居于主导地位,行草书也渐渐摆脱隶书的遗意,由“古质”转向“今妍”。促成这一转向的代表人物,是一对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父子——王羲之和王献之。由于宁波与都城建康相距不远且交通便捷,宁波书法受到了“二王”书风的极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此时,新书风的中心由建康迁移到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虽然建康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二王”书风已成为全国的主流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