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家的沙孟海

三、作为教育家的沙孟海

倘若从最早在宁波做私塾课徒算起,沙孟海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1919年秋,任镇海县立高等小学教师;1920年,任梅墟私立求精小学教师;1921年,经恩师冯君木介绍,在宁波姓屠的一家做家庭教师;1922年,负笈上海,担任屠家、蔡家的家庭教师;1925年,受聘于上海修能学社;1927年,受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任教师;1929年,受聘于广州中山大学,担任国文预科教授;抗战期间,避地重庆,任职于重庆中央干校研究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浙江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担任中国古典文学、金石学、古器物学等课程教授;1963年,参与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本科书法专业的成立工作并承担教学工作;1979年,参与我国第一批书法研究生的招生与教学工作,被聘为教授。纵观沙孟海的教学实践,他历经了新旧两个时代的变迁,新旧两种教学制度和方法的转换。以高等教育而论,最能彰显沙孟海书法教育思想的是他在浙江美术学院所从事的高等书法篆刻艺术教育。

从1963年参与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招生工作到后来担任书法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沙孟海在浙江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工作有近30年的历史。尤其是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我国第一批书法硕士学位研究生,沙孟海继任导师,执教朱关田、祝遂之、邱振中、王冬龄和陈振濂五位学生(图一三〇)。他曾对他的五位书法硕士研究生言道:

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作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学问是终生之事。[12]

沙孟海以投身祖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为我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他树立的“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和“含弘光大”的责任担当,无不显示出他对祖国文艺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当主持教学工作的陆维钊、诸乐三教授相继谢世之后,沙孟海作为唯一健在的研究生导师,继续陆维钊、诸乐三未完成的事业,领纲执鞭,与刘江、章祖安一起,圆满地完成了首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其功赫赫,其绩卓卓。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在《怀念沙老》一文中写道:

图一三〇 沙孟海第一批书法研究生合影(图中女士为陆维钊夫人李怀恭)

沙老无论是带研究生、带留学生、给本科生上课等等,他都不顾年高,不辞辛劳,兢兢业业,表现出一个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的高风亮节和道德风范。可以这样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自初创以来,若无沙老的鼎力支持和辛勤工作,是无法发展到今天这般兴旺景象的。

与沙孟海同时代的书法家、教育家中,能有如此突出贡献者屈指可数,刘江曾言:

1980年陆维钊先生去世,其研究生主导教师则由他担任,至1981年毕业。尔后,他陆续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先后曾执教过书法、书法史、书论、古文字学、篆刻、篆刻史论等课程。在迄今为止的近五十年的教学历程中,他在浙江美术学院就将近有三十年的书法教学生涯,这在我国书法教育史上,其教龄之长、教学课程内容之多,无出其右者。

除艺术家、学问家、教育家三重身份外,沙孟海也是唯一同时执掌浙江省书协和西泠印社的关键人物,成为现代浙江书法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带领下,浙江书坛一跃成为全国书法重地,促成了群星璀璨的新局面。

1992年10月10日10时10分,沙孟海在浙江省医院与世长辞。鄞县人民政府为弘扬、继承沙老的书学精神,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沙孟海书学院”(图一三一)。书学院坐落于有着“浙东明珠”之称的东钱湖畔,依山临水。书学院成立以来,举办了多次沙孟海书法作品展。1993年10月在北京美术馆举行的“沙孟海书法展”,乔石、孙起孟、王光英、谷牧、方毅、廖汉生等出席开幕式,在文化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96年12月,由沙孟海书学院、台北中华文艺交流协会主办的“沙孟海书法展览”在台北市开幕,陈立夫、蒋纬国、台湾海基会等送来花篮并派员致贺。2020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120周年诞辰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是至今史上最大规模的沙孟海书法展览。此外,书学院还策划举办了各类学术活动,如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究会、沙孟海学术研讨会、全国书法史学讨论会云云,扩大了沙孟海书学院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