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简介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这本书是由.张象主编创作的,《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共有94章节
1
序 言
世界史就像一件大衣,它覆盖面广,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内容庞杂。在教学与研究中,它常常给人以“乱”的感觉,不易入门,需要有一个提纲挚领式的读物来辅助理解。只要纲...
2
目录
序 言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一、世界史学科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一)只能记述局部世界历史的时期 (二)全面写实的世界史学形成的时期 (三)西方世界史学的...
3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张象 世界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它既不是历史的大杂烩,也不是一个民族不少、一个国家不缺的档案式的历史记录,而是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进程的学科。它要从总体上综...
4
一、世界史学科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在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的世界史学科,其诞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5
(一)只能记述局部世界历史的时期
古代居民认识世界有一个过程,他们最初感知到的是周边的局部世界,因此他们记录的最初的世界史也只是局部的世界史。在西方,这一时期约持续两千年,其间分为上古与中世纪两...
6
(二)全面写实的世界史学形成的时期
15至16世纪是西方世界史学发展的转折期,此时的西方世界史学开始突破神学史观的桎梏,并开始改变只记述局部世界史的局面。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其一,“地理大发现”开...
7
(三)西方世界史学的革新(20世纪初至今)
进入20世纪,世界形势又有巨变。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英法衰败、美日崛起,俄国与东方国家的革命运动方兴未艾。“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史学观念受到了现实的挑战,...
8
二、世界史学科在中国的萌生与成长
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与国外一样,最初也是只能书写已知的局部世界史,这一阶段大概持续了两千多年。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可谓是中国的希罗多德,他在《史记》中记载了当...
9
(一)新的世界史地观念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外来鸦片的毒害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上上下下不得不“开眼看世界”,改变保守的“天下观”。1836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1842年,魏源扩充前书,编...
10
(二)以《西洋史》为主的世界史学在中国的萌发(约1900—19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政府“新政”的实施、辛亥革命的成功等。这一系列的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国有学则虽亡而复兴...
11
(三)世界史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约从1949年前后至1978年)
在我国,真正全面、科学的世界史学科的创建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造成这一历史大转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从开罗会议起...
12
(四)中国世界史学科突飞猛进的年代(1978年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环境稳定宽松,世界史学科教学研究呈现突飞猛进的新局面。这一时期,有四代学人在为世界史学科的建设而奋斗,除上述二代学人外,又增...
13
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
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尽管尚处于基本建设的形成期,但是新时代潮流的到来、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际史学动态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怎样创新呢?笔者与众多同仁认为,可以...
14
(一)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加强“新历史”的教学与研究
1.“新历史”从时间上来说是最近的历史,即世界现代史和当代史。我国的史学传统是由每个新兴的朝代来编纂前朝的历史,于今世界历史已进入21世纪,着重研究20世纪史,...
15
(二)世界史学科的创新要加强学科理论的研究
历史经验证明,伏尔泰和兰克对西方世界史学做出的划时代贡献,与他们在历史学理论上的突破是分不开的。现在西方学者的全球史研究热潮,也与本世纪新创的文化形态论相关。所...
16
(三)要以全球视野进行综合研究,加强对中国的现实关怀
新世纪以来,国际历史科学界不断提倡要以全球视野研究历史,这是顺应世界全球化趋势的科学举措,2000年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19届国际历史学大会,其主题之一就是“全...
17
(四)迎接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研究步入新阶段
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有关,也与学科理论的进步有关。2017年中共“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步入...
18
世界上古史概要与学科发展概况
李长林...
19
一、世界上古史的基本内容与分期
原始社会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序曲,也是世界上古史的第一阶段。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是世界各民族都必经的一个最漫长的阶段。 大约300万年前,由于自然...
20
(一)初期:五大文明中心的形成(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
世界各地进入上古文明时代的时间先后不一。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首先产生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公元前3500年)和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一...
21
(二)中期:文明的扩展与变迁(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至公元3世纪)
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文明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印度文明也已经扩展到恒河流域。在近东,亚述(公元前2500年)、赫梯(公元前17世纪)以及腓尼基(...
22
(三)后期:几大帝国的动荡和分裂(公元3—7世纪)
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境内奴隶制衰落、隶农制流行,人民反抗运动持续爆发,原有的版图不仅不能保持,而且不断为“蛮族”所突破。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
23
二、上古时代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特别注重阐明各地区从原始孤立、分散的状态逐渐走向互相联系的横向发展过程。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与世界史的纵向发展过程是相互促进,相互交叉的。...
24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交往
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的低下,人类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东非和南非一些地区。到了直立人阶段,随着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人类为了寻找新的获取食物的场所,开...
25
(二)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世界上最早的农耕中心,有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南美三个地区。这三个中心地区各具特色: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种植大小麦;...
26
(三)上古文明时代农耕世界之间的交往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初期,以农耕为主的各文明地区之间就发生了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出现了连接各地区的商道。陆路主要是以两河流域的南部为中心,向西经叙利亚到东地中海...
27
(四)游牧部落的迁移及其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在上古时期,农耕世界遭受到游牧部落两次大规模的冲击。第一次冲击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代,断断续续的延至公元前1000年代。这次冲击主要来自操塞姆语和操印欧语的游...
28
三、上古时代世界先进地区的社会特点
...
29
(一)血缘关系的残存
上古文明社会脱胎于原始社会,必然在某些社会关系中由原始社会的残存。在原始社会,人类按照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部落皆为血缘团体。从理论上说,国家异于氏族部落的特...
30
(二)等级制的盛行
在上古国家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等级制度。等级和阶级的关系错综复杂。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是以剥削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