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的世界大战与世界整体化新态势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系列军事冲突使人类再次陷入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德突袭波兰欧战爆发、意大利挑起非洲战争、苏德战争、珍珠港事件与太平洋战争。欧亚非三大洲四大洋有61个国家,80%世界人口卷入世界大战。中国是东方主战场,苏联一度是西方主战场。为了反法西斯,一切爱和平的正义国家和人民开始联合起来。英美首脑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声明要捍卫自由民主。1942年元旦,英美苏中领衔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从而形成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反法西斯大联合。
1943年是战局大转变的一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的系列胜利,迫使意大利投降。美英联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苏军攻克柏林,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后期,为了战胜敌人、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美英苏中首脑举行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会上通过了诸多决议,这些决议被称为雅尔塔体系,该体系安排战后世界国际格局是整体化的态势,表现是:
其一,组建联合国用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交往。这是继国联之后又一普遍性国际组织。其规模之大,机构之多,规章之全,活动之多远远超过国联。成员中有不少是大战中新诞生的国家,如东欧诸国。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这使联合国比国联更有效率。
其二,建立国际金融体系。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变了各种货币集团林立、贸易壁垒高筑的状况,其基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虽然有助于树立美元的霸主地位,但对稳定各国经济,平衡国际收支,解决自大危机以来的世界金融混战是有帮助的,也有助各国恢复经济。
其三,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一多边协定使国际贸易朝着自由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为后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三大举措改变了国际贸易与世界金融分割的局面,使各国经济更广泛、更深入地相互交流与依存,使世界经济的整体化呈现更高层次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