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和第二次技术革命产业化的新发展
科技革命有三步走:首先是科学革命,表现为在科学理论上有大突破;然后是技术革命,表现为新发明应用于生产实践;最后是产业革命,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的大变化。世界近代史开端于15—16世纪,这与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有关。科学革命有近代与现代两次。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力学的问世,揭示了物质宏观世界低速运动的规律,形成近代科学革命。它导致了蒸汽机和电动机应用的第一、二次技术革命,影响了整个近代史进程。同样,世界现代史与现代科学革命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现代科学革命揭示了物质微观世界的高速运动规律,使人们的科学认识又一次发生质的飞跃。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相对论、提出质量能量转换公式并预测到从原子核中能得到巨大能量,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的诞生,使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成为可能。
科学的技术化有一个过程,20世纪初期对社会生产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各项成就。其一,电力、电讯技术的应用使重工业的冶金、采矿、机械、高层建筑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二,内燃机的应用使石油业、汽车、飞机、军用坦克、航空母舰制造业繁荣;其三,高分子化学的问世导致三大合成材料、新农药、新医药的产生,使化学工业迈上新台阶。诸多新兴产业使欧美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各大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新科技使得20世纪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也大为变样,衣食住行呈现出新的面貌。首先是电气化带来的变化,电灯、电话、电报、无线电、电冰箱、洗衣机等进入办公室和千家万户。电影院、广播电台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各国。钢铁与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使高楼建筑成为可能。纽约102层的帝国大厦建成后,民居楼的高层化也成为时尚。美国福特公司推出新型大众化汽车生产流水线后,汽车产量成百倍增长,从而使交通面貌大变样,公路网与高速公路随之兴起。不过,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美欧少数国家,在世界大多数地区此变化还是往后几十年的事。必须指出的是,诸多新科技起初多军用,民用的普及率是很低的。例如,飞机发明于1903年,但各国建立民用航空公司是在1930年以后。飞机、坦克和军用汽车被各大国政府用于组建海陆空总体战略部队。建造航母、潜艇、“无敌舰队”,形成各国的军备竞赛,使一系列局部冲突演变为海陆空的总体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