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学科发展概况

四、世界上古史学科发展概况

世界上古史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19世纪,标志性著作是德国史学家爱德华·迈尔(1855—1930)撰写的5卷本《古代史》。在书中,迈尔整合了当时的学者对上古史的研究成果,并第一次将世界上古史作为专门学问进行全面阐述。在此前在漫长的时期里,史学家记述的都是片面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当代史。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历史学家将上古史视为异教的历史而不屑一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用古典文明挣脱神学的束缚。19世纪,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联手创建了埃及学、亚述学、印度学、中国学及史前史等学科,这为世界上古史学科的创建提供了条件。此一时期,兰克学派对世界历史的综合研究,也促进了断代史学科的发展。进入20世纪,英国学者伯里等人主编17卷本《剑桥古代史》(1928—1932)的陆续出版,表明世界上古史学科已经成熟了。此后,在上古史领域中又兴起了赫梯学、迈锡尼学、圣经学等分支。资料的丰富使世界上古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欧美各大学里都开设专门的课程,使上古史的教学与研究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自19世纪末开始,中国学者编译了一些包括上古史在内的外国史书籍。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对世界上古史展开了初步研究。陈衡哲《西洋史》(商务印书馆,1924年)的第一编即为上古史,胡适称赞这部著作是中国学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阎宗临《李维史学研究》[1]一文对古罗马史学家李维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公允的评价,这在我国尚属首创。周谷城《世界通史》(商务印书馆,1949年)的第1册为世界上古史,该书运用整体史观,打破了欧洲中心论。

世界上古史作为断代史独立学科出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时期,高等院校设置了世界上古史课程,积极引进苏联学者的论著。中国学者也对世界上古史展开了研究,出版了一些著作,如童书业的《古代东方史纲要》、吴于廑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林志纯主编的《古代世界史》、齐思和主编的《世界通史·上古部分》和雷海宗的《世界上古史讲义》等。这一时期发表论文近30篇,都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这一时期还翻译出版了一批古典史学名著,编辑出版了资料选辑。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形势使世界上古史学科建设取得了更大的成绩:成立了全国性的研究会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先后建立了古典学、亚述学、埃及学和赫梯学分支学科;创办了专业刊物《古代文明》;一批年轻人才加入了专业队伍;在积极引进西方史学名著和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摆脱了以往教条主义的束缚。出版了一批专业著作,如林志纯主编的《世界上古史纲》《古代城邦史研究》,林志纯的《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中西古典学引论》,胡庆钧、廖学盛主编的《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胡钟达的《史学论文集》,施治生、刘欣如主编的《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郭方主编的《古代民主和共和制度》,施治生、徐建新主编的《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崔连仲主编的《世界通史·古代史卷》,刘家和、王敦书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编》等。此外,还发表了一大批论文。[2]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一是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并不平衡,原始社会史、上古东方史的研究相对薄弱;二是史料建设和语言工具的掌握明显不足;三是对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回应不够;四是跨学科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