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8年间的学科状况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史学家着手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探索世界史问题。从1934年起,苏联的大中学校都设置世界近代史课程,并编写了教材。我国要建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世界近代史》学科,借鉴苏联经验和成果是一条捷径,加之建国初期我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就更加重了“学苏联”的氛围。
还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学者就已着手翻译苏联的世界史著作。1949—1950年出版的几种著作对我国世界近代史教研工作的开创帮助很大,例如弗·鲍爵姆金主编的《世界外交史》(叶文雄等译),其中3、4、5部分讲近代史,颇有参考价值。又如古柏尔主编的《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吴清友译)上卷,讲述1789—1918年的内容,这在《西洋史》中是很少见到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10卷)和各种断代史、国别史著作的大量译出,就更丰富了对苏联世界近代史学科的学习内容。例如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编的《近代史教程》(5卷)、叶菲莫夫的《近代世界史教程》上下册、波尔什涅夫等的《新编近代史》(第1卷)等。来华讲学的苏联学者的讲义也被译出,例如尼基甫洛夫的《世界通史讲义》(3卷)、科切托夫的《东南亚及远东各国近代现代史讲义》(3卷)等,这些著作对我国近代史的创建是有积极贡献的,但也带来史学领域中教条主义的消极影响。
我国史学家在译介和采用苏联世界史著作的同时,也着手编创有自己特色的世界近代史教研读物,这项工作首先是从改写中学的世界史课本入手。1951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初级中学外国历史课本》(1949年版),共有六章:
第一章,古代的文明世界;
第二章,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世界;
第三章,十七、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四章,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勃兴;
第五章,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六章,法西斯主义带来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样的体系反映了“厚今薄古”、突出人民革命的特点,也规定了世界近代史在整个世界史教学中占有的地位。[2]1951年,林举岱先生将其原著《西洋近代史纲》改写为《世界近代史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高中外国史教学之用。
高等院校的世界近代史教学起初均由各校教师自行处置。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世界史教研室于1953年在《新建设》第7—9期上发表的《世界近代史与现代史提纲》颇有影响。1956年,教育部组织了编写该课教学大纲的工作,对统一和提高各文科院校的世界近代史教研起了指导作用。1958年,多所院校自编世界近代史讲义,并注重要有中国特色。20世纪60年代初,《光明日报》等报刊组织开展了关于世界史学科体系问题的讨论。不少历史学家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长期以来流行的“欧洲中心论”进行批判。例如,吴于廑著文《时代和世界历史——试论不同时代关于世界历史中心的不同观点》,揭示了“欧洲中心论”的本质,是“用欧洲的价值观念衡量世界”。他主张,“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史,无疑必须体现世界的观点”。[3]周谷城在《史学上的全局观念》《迷惑人们的“欧洲中心论”》等文中批判了西方史观,但他认为在文化的发展传播方面,世界近代史时期“欧洲的中心作用”不应全然否定。[4]1962年,史学家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4册,其中近代史两册,占一半篇幅,这套书不仅代表了我国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水平、新理念,对世界近代史学科来说,它也是代表作。它的编写宗旨、分期体系和对诸多历史问题的评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重视人民革命运动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将国际工人运动写入世界近代史之中,从英国宪章运动到第一、第二国际建立,这在过去的《西洋史》中是罕见的,为此编译了文献资料,此外还围绕纪念巴黎公社等项活动发表有大量著述。[5]
其二,为了突破“西欧中心论”,重视研究亚非拉历史,特别是亚非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例如:1958—1961年南开大学世界史教研室的老师们集体编写了6本有关亚非拉的书;季羡林先生对印度、纳忠先生对埃及、李春辉先生对拉美的著述;杨人楩在北大开讲《非洲史》。上述著述和教学都颇有水平,诸多学者克服资料匮乏、可供借鉴的成果很少的困难,对亚非拉近代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6]
其三,开始将中国写入世界近代史,并重视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前言中就指出:“本书力图通过东方和西方各国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阐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又声称要“论述各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刘大年《美国侵华史料》(人民出版社,1951年)的问世是这一新动态的起始。
其四,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有新的解读。例如黄绍湘对美国史,林举岱、刘祚昌、蒋孟引等对英国史,王荣堂、张芝联、刘宗绪等对法国史的解读都有新意。“文化大革命”后期出版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简明扼要,对读者了解西方世界也颇有裨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