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文化为世界文明奠基
上古时代的宗教经历前后两个时期的发展。前期(公元前4000年代初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殷商的宗教以崇拜天帝为主,埃及、巴比伦、赫梯、迦南、腓尼基的宗教、印度吠陀宗教以及波斯的宗教则大部分是由原始宗教演化而来,保持着对自然物的崇拜,有些自然神被赋予了社会属性,出现了掌握社会职能的管理神。后期(公元前1000代末至公元1000年代):这一时期,在世界上几个文明地区出现了一批比较稳定的宗教,即印度的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希腊罗马的多神崇拜等。后来又出现了基督教、中国的道教、印度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大都与上古前期的宗教有着历史的渊源,在教仪、礼仪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较前一时期完备,有些宗教还制定了经典。上述宗教大都流传后世,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有的宗教,开始时是植根于下层群众的宗教,后来被统治阶级利用,转变为统治阶级上层的宗教,基督教就是明显的一例;有的宗教开始时属于本民族、本地区或本国,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宗教视野不断扩大并且能够关注全人类的问题,从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所谓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它们是一种超越种族、语言、政治诸因素的宗教信仰。
上古时期的文化成就灿烂辉煌,照亮了人类发展进步的道路。在上古文明时代,许多地区都发明了影响深远的文字。上古中国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某些国家都模仿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经出现了表音符号,包括24个辅音字符,后来腓尼基人在这些字符的基础上创造了22个字母,希腊字母和阿拉米亚字母也来源于此。希腊字母被传授给罗马人,由此产生了拉丁文,为后世欧洲多种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在西亚广泛传播,成为各国交往中使用的文字。早在哈拉巴文化时期,上古印度就出现了印章文字。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又出现了婆罗谜文字,公元7世纪,婆罗谜文字演变为近代印度文字的原型——梵文。
在上古时代,各国都产生了流传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国的诗歌总集《诗经》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也有著名的诗歌,埃及以《太阳神颂》《尼罗河颂》为代表,巴比伦以《吉尔迦美什》为代表;在印度则有史诗《摩诃婆罗多》《拉马耶那》和诗歌《吠陀本集》。这些作品也以反映现实的思想内容著称于世。在古希腊,以人为本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表现在《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和悲剧、喜剧诸多作品中。古罗马文学继承了古希腊文学的杰出成就,并使其影响更加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上古各国也是硕果累累。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庄严、雄伟的风格著称于世,古巴比伦的寺塔以圆顶、穹隆的建筑结构流传后世。古印度的佛教艺术和犍陀罗艺术则是上古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古中国的造型艺术也十分发达,秦始皇陵可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而秦代的长城、兵马俑则为世界各国所罕见。古希腊、罗马的造型艺术别具一格,并给人以永恒的魅力。古希腊的神庙对神的崇拜体现了对人的赞颂,而它的列柱式建筑形式流传于近代各国。希腊的人体雕塑表现的是人体的健美,且在这方面成就非凡。古罗马出现了更加雄伟的、以人为本的神庙公共建筑,这反映了古罗马国势的强盛。
在史学成就方面,上古文明世界东西方交相辉映,在中国有孔子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希腊有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它们都是不朽的史学名著。在哲学研究方面,上古文明世界也是东西方交相辉映,在中国春秋时代和印度列国时代有百家争鸣,在希腊则是各种流派的兴起,这都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科学技术方面,如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医学诸领域,上古各国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在考察上古文化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传承关系,古代东方各国的文化为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而希腊罗马的文化又为后世的欧洲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