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体系的大更新

(四)世界现代史体系的大更新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世界现代史的教研体系一直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讲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划分为两大阶段。但改革开放后,经吴于廑、齐世荣先生的倡议有了改变。1979年吴于廑参加在芜湖召开的世界现代史学术报告会,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观提出世界近代史应始于15、16世纪,世界现代史则应以20世纪初为起点的主张。[28]齐世荣先生接过吴老的主张,进一步具体化,[29]提出世界现代史的特点和它的“研究对象是从20世纪初到今天世界走向整体化的过程”“完整意义的世界史,在20世纪终于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世界史就是现代史”,反过来看“现代史就是世界史”。[30]他还回答了为什么要以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起点的问题。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过渡都有一个过渡期,从1900—1919年的六大事件显示了这一过渡期:一是经济基础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是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四是列宁主义诞生;五是亚洲觉醒,殖民体系危机开始;六是美、日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变化。[31]以李植枬教授为首的武汉地区老师们最先使用整体史观编写现当代史。[32]从1985年起,吴于廑、齐世荣先生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吸收全国力量,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观,编写了6卷本《世界史》,第5、6卷为现代、当代史。这种布局是过去少有的。该书于199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被全国各高校采用。从此,由20世纪初开始的世界现代史新体系取代了由十月革命开始的旧体系,阐述世界整体化进程成为该学科的主要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