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的革命风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与全球革命力量大联合
国际性的革命运动在近代时期就出现了,但真正形成东西方齐动员、齐上阵、相呼应的革命风暴还是进入20世纪后才有。这是因为战争引起革命,世界大战引起了世界革命。这也是20世纪世界整体化态势的另一种表现。
1.俄国革命爆发,十月革命胜利,苏联的建立
世界革命风暴从俄国开始,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和矛盾焦点。日俄战争导致1905年革命,列宁主义与布尔维什克政党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其历史必然性与特殊性必须正视。经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其历史意义不容否定。
2.欧洲各国与美、日的革命运动高潮
战争引起德国十一月革命。东欧各国掀起了自近代以来的第二次民主革命高潮。其中匈牙利的1919年革命有特殊地位,革命一度为无产阶级掌权,但最终失败。欧美日各国组建起共产党,工农运动轰轰烈烈。最后结果皆失败。原因是敌我力量对比不同于俄国。这里统治阶级尚有实力。在革命营垒中,第二国际政党的错误路线和新建共产党的“左派”幼稚病行为导致了失败。
3.东方各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新高潮
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后形成与发展的顶峰,也是其危机的开始。这一时期,发生在亚非地区的反殖民主义风暴是继19世纪中期斗争高潮之后的第二次,其特点是不再由爱国的王公贵族和酋长领导,而是由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精英领导,并提出各种新的主义。斗争发生在三种被压迫的人群中,一是半殖民地国家的各族人民,如中国、土耳其、伊朗等;二是殖民地各族人民,如印度、朝鲜、埃及等;三是分布在美欧宗主国和世界各殖民地处于奴隶地位的黑人群体的泛非主义运动。就斗争规模、影响和成就而论,是发生在中国、土耳其等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中国的革命更是独树一帜,它进行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它不仅接受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理论,而且还通过十月革命接受马列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战胜各种波折,阔步前进。
4.全世界无产者与被压迫民族的联合
以列宁为首的俄国革命者始终重视与国际革命力量的联合。20世纪初,列宁出席第二国际会议寻求与西方工人运动的联合。十月革命后,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新政府废除了沙俄与弱小民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列宁领导组建共产国际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司令部”。不仅高举“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还提出“全世界无产者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为此,共产国际通过了系列纲领性文件。列宁之后,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形势有不切实际的估计,苏联对周边国家外交也有失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共产国际“七大”确立了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方针,形势才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