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界史地观念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一)新的世界史地观念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外来鸦片的毒害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上上下下不得不“开眼看世界”,改变保守的“天下观”。1836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1842年,魏源扩充前书,编写了50卷的《海国图志》,1847年增补为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1848年徐继畬编写10卷本的《瀛寰志略》,着重对18个国家与地区的史地与社会政治进行介绍。《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成为了当时的中国人了解世界最重要的两部读物。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只注重西方的“炮舰技艺”,对其历史文化并不重视,因此在中国约半个世纪没有出现过一本有近代理念的世界史著作。不过这一时期科学的史地观的转变对中国世界史学的诞生还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