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的世界文化新特点

(五)20世纪初期的世界文化新特点

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经济的大变动,必然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从而使世界文化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1.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开始向传统模式猛烈挑战

传统的文学艺术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流派,它们占据着各领域的阵地,形成固定模式。19世纪末法国美术家借助新科技对色彩研究的突破,来描绘感觉瞬间的印象,形成印象派,最先挑战传统美术。1905在巴黎的美展中,出现以“野兽派”命名的作品公然与传统对抗。接着有标新立异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的现代派画作先后问世。而且此潮流很快波及音乐、文学、戏剧诸领域。共同特点是要进行反向运动,要与以理性为核心的文艺决裂,要用抽象、离奇多样的手法表现自我。

2.批判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大放光芒

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和战争带来的灾难使得批判现实主义创作仍有生命力。例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等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传统的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而享誉世界。在东方国家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仍然处于主流地位,以印度泰戈尔和中国鲁迅的作品为代表

3.涌现出新的哲学人文学科

在西方哲学领域出现了反对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呐喊声。与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近代哲学的认识论不同,现代哲学注重人的意识、意志、直觉、行为效果的研究。例如,尼采的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杜德的实用主义等。新哲学还与现代自然科学结合,出现了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新的社会学科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造的精神分析学、德国的马克思·韦伯创建的新社会学、德国的斯宾格勒和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提出的文化形态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的新历史哲学等。

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的诞生

十月革命前出现的高尔基文学作品被誉为是无产阶级文化的先声。此后涌现出的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被誉为社会主义文学的代表。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的各种新型社会科学门类也在苏联兴起了。列宁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