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 言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一、世界史学科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一)只能记述局部世界历史的时期
(二)全面写实的世界史学形成的时期
(三)西方世界史学的革新(20世纪初至今)
二、世界史学科在中国的萌生与成长
(一)新的世界史地观念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二)以《西洋史》为主的世界史学在中国的萌发(约1900—1949)
(三)世界史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约从1949年前后至1978年)
(四)中国世界史学科突飞猛进的年代(1978年以来)
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
(一)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加强“新历史”的教学与研究
(二)世界史学科的创新要加强学科理论的研究
(三)要以全球视野进行综合研究,加强对中国的现实关怀
(四)迎接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研究步入新阶段
世界上古史概要与学科发展概况
一、世界上古史的基本内容与分期
(一)初期:五大文明中心的形成(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
(二)中期:文明的扩展与变迁(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至公元3世纪)
(三)后期:几大帝国的动荡和分裂(公元3—7世纪)
二、上古时代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交往
(二)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三)上古文明时代农耕世界之间的交往
(四)游牧部落的迁移及其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三、上古时代世界先进地区的社会特点
(一)血缘关系的残存
(二)等级制的盛行
(三)社会经济以农为本
(四)宗教和文化为世界文明奠基
四、世界上古史学科发展概况
五、上古史的学术论争与有待研究问题
(一)上古文明史研究中的两个学术问题论争
(二)上古文明史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中古史概要及其学科研究情况简述
一、世界中世纪史学科的缘起和重要性
二、世界中世纪史的基本内容、体系和分期
三、封建生产方式与封建国家的主要特点
四、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与宗教概况
五、中世纪的世界交流为人类历史整体化做了准备
世界近代史的特征与发展概要
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特征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三)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
二、近代初期的世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带来的社会变化,世界整体化的启动
三、近代中期的世界:工业革命加速世界整体化进程,造成历史大变迁
四、近代后期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历史新征兆,世界整体化走向形成
世界近代史学科发展述要
一、1949—1978年间的学科状况
二、1978年以来我国学界对世界近代史体系的新思考
三、1978年以来对世界近代史诸多课题的新探讨
世界现代史新体系解读概要
一、世界现代史的宗旨和基本特征
二、第一时期:世界整体化态势的形成(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
(一)现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和第二次技术革命产业化的新发展
(二)世界总体战争与世界规模的均势体系出现
(三)世界性的革命风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与全球革命力量大联合
(四)世界现代化大潮进入国际化和多类型化的新时期
(五)20世纪初期的世界文化新特点
(六)世界整体化历史进程中的曲折,经济大危机与大分化
三、第二时期:世界整体化态势的再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至70年代)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社会作用
(二)反法西斯的世界大战与世界整体化新态势
(三)世界整体化框架下的两极对立国际格局
(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与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整体化的又一动力
(五)美欧日本现代化进程的重整与苏联东欧体制改革的探索
(六)20世纪中期的世界文化特征
四、第三时期:向全球化的初期过渡(20世纪70年代至新世纪之交)
(一)信息技术异军突起,产业结构升级及知识经济问世
(二)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一轮改革,向信息化的过渡
(三)发展中国家开始现代化高潮,南南合作的发展
(四)两极对立的国际格局大转折
(五)苏联解体的原因
(六)20世纪后期的世界文化特点
世界现代史学科发展述要
一、世界现代史学科的缘起
二、1949-1978年我国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初步建立
三、1978年以来世界现代史学科总体建设的重要成就
(一)学科队伍的重组与扩大
(二)学科理念的拨乱反正与更新
(三)构建起了战后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的基础
(四)世界现代史体系的大更新
(五)全面审视20世纪历史的特征
四、1978年以来几项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现代史专项研究
(一)关于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
(二)关于冷战起源与演变的研究
(三)对十月革命的再认识与对苏联演变的反思
(四)填补历史研究空白对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研究
附录1:学习研究宏观世界史思考题
一、世界史学科总体发展部分
二、世界上古史部分
(一)原始社会史
(二)上古埃及史
(三)上古西亚史
(四)上古印度史
(五)上古希腊史
(六)上古罗马史
(七)宏观上古文明史
三、世界中古史部分
(一)宏观与综合性问题
(二)重要史实追踪
(三)史学界争论问题
(四)精神文明问题
四、世界近代史部分
(一)资本主义曙光与世界整体化的启动
(二)资本主义革命与改革时代的世界
(三)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世界整体化高潮
(四)垄断资本主义问世后的两种趋势与世界连成整体
(五)总结思考题
五、世界现代史部分
(一)世界现代史概论
(二)世界现代史第一时期:世界整体化的形成
(二)世界现代史第二时期:世界整体化态势的再发展
(二)第三时期:向全球化的初期过渡
(三)历史总结:回顾与展望
附录2: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体系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学术指导
二、要把促进教学改革摆在第一位
三、“认真传承,不忘初心”是学科创新的又一前提
附录3: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一、民间自发的间接交往,丝路起源的启示(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二、以陆路为主由政府主导的丝路正式开通后的启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两汉南北朝时期)
三、陆路与海陆并举和直接交往的丝路对今天的启示(公元6—10世纪,隋唐时期)
四、以海路为主的“丝绸之路”发展为“瓷丝之路”的启示(公元11—14世纪,宋元时期)
五、古丝绸之路的发展高峰与变迁、消逝的启示(15—17世纪,明朝与清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