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1997年,又是一个绿绽枝头的暮春时节。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西夏研究领域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李范文先生,望着案头那一摞摞堆积盈尺,即将付梓的书稿,长长吁了一口气。那是煌煌150万字,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智慧,集近百年、数个国家、几代学者研究之大成的《夏汉辞典》。

从此,那端庄、稳健,却又繁复的西夏古文字将再也不是阻碍现代人追寻那沉隐于历史大漠迷烟之中先人踪迹的沟壑,反将成为破译浩瀚西夏文献,丰富、诠释我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又一把金钥匙。

“皓首穷经”“披肝沥胆”“含辛茹苦”“历尽艰辛”“毕其一生之心智”……此时,使用任何词语来形容范文先生对于《夏汉辞典》的付出都是不过分的。望着整齐的书稿,心智的疲劳比之于成就的欣慰、硕果的辉煌又算得了什么呢?

范文先生,该有理由歇息歇息了。

然而,对一位智者,一位立志终身于学术园地不懈追寻、耕耘的人来说,他不允许自己,或者说也已经不习惯于让自己悠闲了。听着为自己整理行装的妻子杨慎德的嗔怨,范文先生慢声说道:“等一等,等这事完了,我就在家不干了……”“你啥时有完嘛。”妻子嘀咕着。

是的,没完呵。又一个巨大的学术工程在等着他,那就是主持编写的第一部《西夏通史》。为了《西夏通史》,为了其间有关党项民族的族属变迁,为了那消逝了的西夏遗民,范文先生又要踏上万里追寻之路了。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千百年来,这无论是人类对于自身的拷问,还是对浩瀚宇宙上下千年的追寻,体现的都是那崇尚科学理想的人类智者广阔无垠的心灵和上下求索,虽百死而不悔的璀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