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
1972年,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正式访问中国。在中南海毛泽东宽敞的书房里,田中角荣欣喜地接受了毛泽东的赠品《怀素自序帖》。当《人民日报》头版以显要的位置刊出此条消息时,年轻的柴建方第一个反应是:中国书法艺术有希望了!
1973年初春,还是乍暖还寒时。《人民中国》第一期日文版在“中国书道”栏目中首次刊登了书法篆刻作品,并报道了苏州群众的书法篆刻活动情况。柴建方得此刊物如获至宝,喜冲冲直奔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局局长李微冬家中,他大胆提出了在宁夏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的建议。亦是书家的李微冬望着年轻气盛充满朝气的青年柴建方欣然点头:“我看完全可以搞。”
此时的宁夏书苑,犹如秋风狂扫过的园林,寂寞荒凉。搞书展、征作品谈何容易!
一日午后,柴建方敲开了宁夏图书馆一间阴暗窄小的办公室。这里有他心中的偶像——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的嫡传弟子,中国标准草书的继承者、推广者,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大学期间,柴建方即用蜡纸刻印了他们的标准草书字帖,今日终于有缘相见了。
“胡老,我们向您征集书法作品来了。”一腔热情的浓浓豫音。
胡公石先生激动万分。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在卖酱油的柜台,借阅图书的窗口一站多年后,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来向自己征集书法作品!
环顾左右,柴建方感到悲哀。不,应该是替中国感到悲哀!著名书法家胡公石竟连宣纸毛笔都没有。
为筹集书法篆刻作品,为组织书法篆刻作家队伍,柴建方奔波于银川的东西南北。罗雪樵、安卓山、李芳春、刘正谦……一位位书法家、篆刻家相继被他请出,一幅幅作品经他之手收集起来。1973年5月23日,宁夏书法篆刻作品首次展出成功。继此之后,柴建方又参加组织了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等历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且一年规模大似一年。
一方荒芜的园地,逐渐花红叶绿!
中山公园、玉皇阁楼,柴建方以书会友,团结结识了宁夏大批的书法篆刻作者。银川地区书法篆刻业余小组成立,他为发轫组织者。他也是银川书法家学会、宁夏书法家协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为普及书法知识,柴建方深入山区、工矿、部队、机关、街道和学校举行义务讲座。
年假日,他伫立街头,为群众义务书写楹联对子;为残疾人募捐,他不顾天寒地冻,挥毫义卖;为了赈济灾区和支持亚运会,他一次次捐赠书法佳作……为了书法事业,他付出了,也赢得了宁夏书界的拥戴与信任。他现任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宁夏书协副主席、贺兰印社社长。同时,还是中国书协第二届理事、宁夏硬笔书协名誉会长、宁夏人民对外友协理事等,还兼任区内外多家书法组织顾问。
采访断断续续,他忙。我也忙。
一本装帧漂亮的《柴建方书法篆刻集》放在桌头。我随手翻开:“老柴,这可是你多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你人生和艺术生涯的里程碑啊!我感到一集在手,你的风格,你的创新已臻……”他笑着挥一挥手打断了我的话:“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随口吟出唐人孙过庭的《书谱》名句。在他爽朗的笑声中,我明白了,他又向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求自己的艺术达到一种更高的境地!我明白了,他没有允许自己停留,因为他懂得“艺术之树常青”的真谛。
他不停留。他仍在执着地探索、奉献和追求。我明白,在书苑的这方热土上,他不会停止耕耘,因为这是他的魂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