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种子
1980年秋。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良种繁育场。
收获后的田野,裸露着它那宽阔的胸膛。一眼望去,在那天地交汇之处,金色的沙海与湛蓝色的天空组成一幅雄奇壮美的图画。然而,中卫良繁场场长赵承炳此时无心去观赏这大自然的神奇。一向不苟言笑的他,今日的神情就更添了几分忧虑,他脚步急匆匆,向停在便道上的手扶拖拉机奔去,他要搭上这趟“专车”,赶到县城再转乘火车去银川。他要找上级机关领导陈述自己的意见:要求他们撤回取消中卫良繁场的成命!
“撤销良种繁育场!”这消息不啻为晴空一声霹雳,赵承炳的心猛地揪到了一起。近二十个春秋了,他将青春与汗水无悔地抛洒在这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的春天降临神州大地,196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系的赵承炳出任中卫良繁场场长。
四十不惑,二十年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积累,给予他出任场长的信心与勇气。
狠抓农田、肥料、种子三大建设,与昔日的落后面貌诀别,赵承炳与书记丁双奎带领全场职工展开了与自然的搏战。一场科学与自然的搏战!
一整套科学的计划在迅速制定实施:防止盐碱,让排水系统配套;停止“黄土搬家”,让秸秆、绿肥还田。昔日的“银板田”在迅速缩小并趋于消失,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优良耕地在成倍扩大增加!
科学的风帆高扬,迎来了粮食产量猛增的喜讯。此后短短几年,良繁场一举扭亏为盈,总产量由30余万公斤一跃而至70万公斤!然而,赵承炳对于这一切并不满足,他要将这块土地建成高水平的全县良种繁育基地。为此,两年之间,几十个稻麦优良品种被陆续引入;几十个良种经过对比鉴定;有希望的品种已投入区域性试验;“三圃”实验系统也已建立健全……
一切已上轨道,目标已初露端倪。可恰恰就在这时,却要取消它了,要取消这正在进行中的一切!几多欢欣与艰苦都将不复存在!
舍不下哟,这不只是感情的原因。理智在告诉赵承炳:且不要说种子是庄稼之本,优良品种是实现绿色革命的基础,就说那农作物生长的地域性特点,也决定了你必须拥有自己的良种基地。没有它,就无从掌握新品种的动态和栽培技术。没有它,更无从迅速得到大量最佳的良种。
风尘仆仆的赵承炳赶到了银川。
“多建一个良种繁育场,就要多花一份钱。”
“我不要你们掏钱,只要留下这个农场就行了!
“一言为定哟?”
“那中卫良繁场就保留吧。”
他赢得了支持。他为中卫县日后腾飞的农业争取到了一片坚实的基地。
夏日正午的太阳,将它那金色的光芒欢乐地挥洒在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上。
茁壮挺拔的玉米,舒展着宽大的叶片,一片又一片浓郁的青纱帐被撑开。
噢,是玉米扬花抽穗的时节了。
“咔吧,咔吧……”制种田里,黝黑消瘦的赵承炳将一棵棵玉米植株顶端的雄穗折断取下,杂交玉米的关键程序正在进行中。为了扩大全县小麦、玉米套种指标,良繁场承担了提供优良杂交玉米种子的任务。
他低一下头,用衣袖抹去额头上不停流淌的汗水,手臂、肩胛、脖颈虽已酸楚无比,然而杂交授粉期严格的时令性使他不敢懈怠。在那玉米田外,还有几十亩稻麦良种鉴定、对比试验工作等着他呢。
噢,终于走出了这片苍翠的玉米田,直到他确信这苍翠之中再不会留下一根同种系雄穗。他相信,从此,每到那金秋时节,饱满的杂交玉米良种就会在这里堆成座座金山。赵承炳“让杂交产生优势”的理念又一次变成了现实!
告别了身后的青纱帐,赵承炳急急忙忙奔向稻麦良种实验地。
一方方、一条条、一行行,几十个深绿、浅翠的稻麦良种品系争相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华彩。赵承炳痴痴地陶醉在自己的杰作之中。嗯!这株稻秧怎么比别的纤细?颜色怎么也有点别样?莫不是混进了异种杂苗?他在这里插一个标记,过些天再来观察。
只有保证良种的纯洁性,才能保持优势的持续性。赵承炳恪守良种繁育的规律。
那是一个种子脱粒的时节。一颗异种卡在了机器的缝隙之中,赵承炳爬上蹲下,最后硬是用刀尖把小小的种粒切碎才算罢休。严谨、精确的科学态度,使得在赵承炳领导下的中卫良种繁育场得到了欣慰的回报。当白叶枯病在全区瘟疫般流行时,赵承炳的这方辖地却是安全无病区,使引种良繁场良种的中卫县受益匪浅。
中卫县良种繁育场的良种纯度高达99.77%,誉满全区!
将一个大大的标志插在有疑点的禾苗旁,赵承炳才放心走开。噢,这是“77—1313”水稻制种田。好大一片!到今年秋季,这个由2公斤良种繁育起来的品种就可收获5万余公斤,大面积替换淘汰品种的计划可提前实现了。一阵喜悦,涌上赵承炳的心头。
哦,类似这样的喜悦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对,记起来了——
1971年,一个出差的机会来了。在天津,他跨进了天津农科院的大门,讨得了几个优良水稻品种,他不禁欣喜若狂。
对比、鉴定、实验、示范,“天津早丰”脱颖而出。几年中半公斤“天津早丰”,逐步繁育成中卫推广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后来呢?从“宁粳4号”“京引39号”,到今天的“77—1313”,心血与汗水换来了一代又一代优良品种的引进成功,换来了全县水稻亩产的不断增加!
望着这整齐有序、科学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赵承炳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艰辛,包括从天府之国来到这大漠塞北,并无丝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