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宁夏的渴望
冬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抚摸着人们的脸庞。宁夏医学院院长陈树兰脚步急匆,一种兴奋与欣喜之情洋溢在她的眼中。张德利终于回来了。她要去看望他。哦,我们的心导管室可以成立了,那部花费了几十万美元买回却闲置数年的西门子导管床终于等来了它的主人。作为宁夏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作为宁夏最高医学学府及最重要医学科研单位的领导人的陈树兰,她知道张德利回宁的价值。她能估量出这位留学西德,专攻心导管、心脏起搏器及心血管造影术的研究生能给宁夏心脏病学领域带来些什么。建立心导管室,填补心脏病诊断检查这一空白,是她二十年来梦寐以求的。
20世纪60年代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陈树兰曾大胆地进行过十几例右心导管检查术,并取得初步成功。她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使宁夏能早日全面开展心导管检查。然而,十年动乱蹉跎了几多岁月,世界医学科学在此期间又有了飞速发展。由于没有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技术,致使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体外循环手术裹足不前。同时也妨碍了对大量心血管病人的正确诊断。每当看到那些心脏病患者不得不转往外地就诊时,陈树兰院长的内心就充满了愧疚。
陈树兰与张德利面对着面,一种亲切与理解的气氛充溢在周围。
“你不会埋怨我们把你‘抢’回来吧?”陈树兰微笑中略含歉意。
为了宁夏医学事业的发展,陈树兰确实是用一个个电话与一封封电函把张德利从中国著名心外科专家、医学界泰斗——吴英恺教授的手里“抢”回来的。
新成立的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院长吴英恺教授求贤若渴。当他由原北京协和大学毕业生们的口中听到张德利其名其人之后,竟于寒冬腊月,穿过大半个北京城毅然亲自登门造访并果决地向张德利发出到他的研究中心工作的邀请。哦,对于任何一位医学界后辈,这都是一个重要机遇,一种难得的礼遇和殊荣。
然而,面对着吴英恺教授的邀请,张德利犹豫了。因为他无法拒绝来自宁夏那片土地的呼唤。那是他曾工作过数载,目前还居住着他那可亲可爱的妻女的土地。他能感受得到,近日来一封接一封请他返宁工作的电函里,寄托着宁夏人民对他真诚而又炽烈的渴盼。
他回来了。
只要能将所学完整地奉献于社会,无论是在繁华的首都还是在偏远的宁夏,对于自己都是一样。面对来看望他的师长兼大姐的陈院长,张德利吐露了自己的心曲。
宁夏以自己真切的行动欢迎着归来的张德利。陈树兰院长及其同事,以其专家的事业心及领导的责任感,决心为一项新医学技术在宁夏的开展而充当后盾。他们迅速为张德利配备齐了助手,安排好了工作场所,制定出了工作计划。
对于这一切,张德利则以自己超倍的努力给予热情的回敬。
一摞摞外文资料翻译出来了,一座座仪器设备调试成功。工作人员开始了培训,动物实验立即进行,短缺的材料、设备则四处联系购置。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准备,宁夏历史上第一个有创性心血管诊疗室——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导管室成立了,并正式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