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暂时筑起的堤坝

B 暂时筑起的堤坝

1988年5月29日下午3时,自治区商业厅会议室内,气氛肃然。从刚刚落下帷幕的人代会上急急赶来的自治区副主席杨惠云,程法光及银川市,石嘴山市市长、自治区物价局,经委、商业厅主要负责同志在静静听取区副食品公司贺廷栋经理关于全区肉食品供应问题的汇报。偌大的会议室内,只有汇报者那并不高昂的声音在回荡,它冲击着每个人的心扉:“石嘴山及银川市的肉食库存量分别仅可维持到6月底,7月初。而商业部特批给宁夏的1200吨肉却因没有车皮至今无法运抵。何时有车皮?杳无音信。派出联系车皮的同志已离银一月有余……”

情况令与会者心中一沉。

“大白菜问题”的阴影似乎又在逼近……

5月29日联席会议后的第四天,自治区商业厅派出了冯寿昆等一行三人,赴京解决运输肉食的车皮问题。

获取车皮?谈何容易!

夏季的6月,地处东经135°至75°,北纬15°至45°区间的辽阔土地上,热浪正横扫着其间的绝大部分。调运肉食?没有机械保温列车,一切都只能是泡影。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所拥有的全部机保列车数仅只为800列。其中一半还要供国际运输线专用,以保证向东欧调运肉类。剩下400列够作什么用?且不说这数字中还包括那些不时发生故障而瘫痪的列车。这些50年代由东德进口的列车哟,也确实是太累了。1988年的6月天,南方的海鲜大量上市要运;东北工业区急等肉食要运;京,津、沪重点保护区的各类副食要运;还有那供应军需的蔬菜、禽、蛋……全要运,全要运哪!广阔的幅员,一列保温机列开出,要等它再返回到指挥者手中可就难咧。“将在外不由帅”。广东有货要运,车还甩在哈尔滨,四川的肉要调出,车却停在上海。

车皮,车皮,那给宁夏运输肉食的保温机列会在哪里?

北京西长安街。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所在地木樨地。宽阔的人行道上走来宁夏的冯寿昆、倪民新、张华等人。急急的脚步,一身的汗水,夏日的骄阳晒得这些汉子一脸疲惫,满面憔悴。

几天来他们上蹿下跳。在铁道部里由下往上找处长,找司长,部长,再由上向下找部长,找司长,找处长,用三寸不烂之舌将那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的来临,老少边穷地区的特殊,目前形势的严峻,讲了个彻彻底底。正面进攻还嫌不够,又加迂回作战。

现在他们又请来了一位曾在铁道部工作几十年的亲戚,跟在其后,找同事,找战友,觅当年同窗,寻昔日首长。用尽浑身解数,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铁道部主要负责同志亲手签署了给宁夏调集保温列车的命令,并电告成都铁路分局:“务必将此次支援宁夏的工作做好!”

啊,部令终于请到了!当冯寿昆几人从铁道部那庄严的门廊中走出时,是何等的高兴,此行不辱宁夏父老之命!

第一辆保温机列调来了,但,天哪!这是什么冷冻车啊,车里还比车外热,要命,不制冷!四方求援,八方告急,终于从千里之外的北京丰台站请来了专修技工。顶着三十几度的高温,他们赔着笑脸,陪着殷勤,陪着精神,前后转悠,直转得嘴起燎泡,双眼发红。车终于修好,人又即刻赶往离铁路线100公里之遥的发货地四川省三台县,组织起几十辆卡车连夜出库装运。

一秤,一秤,又一秤。一车、一车,又一车……二度夕阳红,整整24小时,银川食品公司经理张华与他的助手钉在现场不敢离开一步。老天爷,最后一辆车可装完了!一口气吁出,人只差瘫在地上。三台县冷库那位胖主任笑嘻嘻地走上来:“二位啷个搞的?连轴转嘛,硬是要挣个头等功哟。”“头等功?算啦,搞食品工作的从来不敢往那上头想,不挨批评就好了。”张华心中涌起一股酸涩。“等这辆机列赶到银川,2.40元一斤的防线就不会突破了……”昏沉沉的大脑不等理清思路,已进入梦乡。

6月18日,第一列保温机械列车由四川绵阳专区发往银川,解救了银川市场的燃眉之急。

6月29日零点,第二列机保列车准时停靠人武口车站。石嘴山冷库此时业已告罄。

至8月3日,1300吨肉食全部运抵宁夏,它似一道堤坝挡住了肉价上涨的涌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