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绿色的明天

四、绿色的明天

采访的几天里,每天夜里都降一场大雨。早上大家见面总要就此喜悦的谈论一阵。对于一个天然荒漠半荒漠地区,还有什么比适时降雨更让人高兴的事呢?红寺堡地区的生态环境实际上是十分脆弱的。对此,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时都曾给以指出,并要求指挥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实施方案”,以保证扬黄灌溉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种植节水沙生药用植物和适生经济作物,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一系列可行性的方针政策。

近两年,红寺堡灌区已累计植树造林3.4万亩,种草2100亩,完成固沙草网和黏土压沙4300多亩。而引导灌区移民种桑、种药材、种植经济林木更是成绩斐然。

一夜的好雨洗涤,清晨的红寺堡显得格外清爽。突然公路对面的一大片绿色吸引了我。这几天来去匆匆,怎么就忽视了眼前的一片绿海呢?

马路边一个巨大的招牌告诉我,这片绿色叫万亩速生杨树林基地。

我进入了这片绿色。走啊走,林中草丛的雨露打湿了我的双脚,而我却还没有看到这片绿色的边缘。我干脆停了下来,就看见林中那么多粉色的喇叭花在悄悄开放。四周好静,只有树叶于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透过树缝,望到远处有大片的金黄,那是葵花的颜色。呵,那片金黄提醒了我,再往东边就是指挥部建立的葡萄和药材种植基地了!

站立于这片无边的绿色之中,一时,我强烈地意识到:红寺堡的开发者们是清醒的。有了这样的建设者,红寺堡的未来能不更加美好吗?

一方让贫困山区群众向往的热土,一个成功的扶贫开发工程在大河之畔出现了!

向你致敬: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