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是我第一次与雷达老师见面。

1993年9月,全国回族作家笔会在银川召开。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宁夏作家协会特地邀请了几位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到会做专题发言。其中就有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当时文学界的人,谁人不识雷达?他要是对某个作品点评一下,这作品马上就会在全国文学界及读者中产生不小影响。比如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当时只是发表在《朔方》上,没想到被老文学评论家阎纲和雷达看到,马上对这个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专门进了评论推荐。一下子不仅在宁夏,更多的是在全国各省引起了读者们的目睹围观,最终《灵与肉》被成功改编为电影剧本,电影《牧马人》在全国上映并引起轰动。那次笔会上,我是工作人员,每位专家发言前我都会找到他们先沟通一下,记得我找到雷达老师问他的发言题目,他爽快地回答:“简议长篇小说《废都》。”这真是个人人关注的热点,因为自《废都》出版以来,舆论争议很大,能在我们这个会议上面对面听到雷达对这个作品的看法真是太好了。

这天下午雷达发言,他说:“《废都》是一部作者大胆披露自己灵魂的书,私人的经验性和个人性很强,但悲凉的世纪末情调过于浓重。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探讨的。有些作家同行认为我是《废都》的支持者,其实我对《废都》的很多方面是批判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贾平凹将知识分子自身的主体失落感表现得很真实。庄之蝶经常为找不到自己而郁闷,实际上是写了一个人的异化,是我又非我。《废都》也写了一些客观现实,物欲、情欲、金钱欲正在吞噬文化人的灵魂,这是物质对精神的一种高度挤压。《废都》写了四个文化名人,而这四个人最终都变为废人,具有心灵的真实性。但《废都》也有严重的缺陷,我最不满意的是书里面有一种成熟的士大夫情调。贾平凹写的都是些带着传统烙印和负担的人物,他们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特别是对于女性的态度是我所不能同意的,这是一种对女性赏玩的态度。对于性的描写,我也有些看法。《废都》吸收了《金瓶梅》的写法。特别是后面加上框框,此处删去多少字等等毫无新意,能否换一种更中国化、东方化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带着一种痛苦的心情,说《废都》是他的安魂曲。在艺术上,《废都》有一定的价值,它将中国古典小说的技法糅合得不错,在小说语言上应该说有一定的长处。《废都》是一部广泛流布的作品,我认为《废都》可能会作为一个长久的话题在文学界争论下去。”

雷达发言时,大家听得聚精会神,发言结束后,又都意犹未尽。会后,不止一位参会代表对我说,给雷达老师安排的时间太少了,哪怕再延长点儿时间结束也好,听他的评论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