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懈的追求

四、不懈的追求

风,肆虐了一天。黑色的柏油路上,一条条游蛇似的流沙,快速地蹿动着。

望着昏黄的天空,于令周锁紧了眉头。矿区筹建工作中的—桩始终搅动得他心绪不宁的事,又涌上了心头——矿区的生活中心区设在了古窑子,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还是春寒料峭的二月,一位年轻干部的意见引起了于令周的高度重视:古窑子中心区,虽然地处矿区中心,却不够宽阔,不够平坦。喜欢恶作剧的老天爷,又偏偏将三面环沙的它,扔在了一个狂风必经的路口!这是一个可以让风的淫威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地方。

生活中心区设置在哪里,它可是关系着今后数万矿工及其家属的幸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党的思想工作的干部,于令周深知“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这一哲学命题的重要性!

于令周郑重地向局党委提出重新踏勘,寻求最佳中心区地址的课题。

然而,在这强盗似的毛乌素大沙漠侵袭的地域里,要寻找一片未来中型城市的生存地址,是何其难啊!

几番寻找,几次踏勘……

矿区筹建的各项工作都在不断推进,唯有中心区的最佳设置方案,没有落实。提起放下,放下提起……

古窑子,你也许真是灵武矿务局人对自己未来生活中心区的最佳选择?

事情似乎有了结案。

但,于令周没有放弃,灵武矿务局人没有放弃,没有放弃这荒漠上不懈的跋涉,执着的寻求。

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流火的七月,于令周仍跋涉在大漠荒原上。他要为矿务局砖厂寻找一个理想的厂址,同时,似乎还在不倦地寻找着另一个希望。

疲惫与毅力在做着顽强的决斗,理智指挥着灌铅的双腿机械地攀登一座山坡。啊,上来了,一阵清风吹过,猛一抬头——

天哪,于令周的心,欣喜地颤抖。一马平川的褐色平原上,缀满了绿色的草丛。“就是它,它就是未来的生活中心区。”于令周抑制不住地高声喊道。

它叫——黎家新庄,距古窑子6公里左右。

否定与确立相比,也许更难,需要更多的谨慎!

排除古窑子,确立黎家新庄,需要更完备精确的科学论据。

踏勘、测量,对比,计算、筹划……

结论有了:

聪明的黎家新庄位于横城与碎石井矿区中心部位,却又避开了沙漠恶鬼的侵扰。宽阔平坦的土地为未来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提供了足够它施展自己魅力的阔大舞台,而与首府银川仅70公里的优越位置又使它具有了对将来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灵武矿务局人终以自己不懈的追求,选择了黎家新庄。

一个旧方案的推翻,一个新方案的确立,需要的是科学,勇气与责任感的完美结合。

而这样的完美结合,在灵武矿务局人的创业档案中绝非一次。

——贯穿整个矿区的生活铁路线设计完毕。就在那拍板确定的时刻,一个声音提醒着决策者:还有没有更节约、更方便生产与生活的方案?

推敲,寻找……一个新的设想闪现于大脑思维屏幕上——

用汽车代火车,行不行?汽车更灵活。上行、下行可同时开车。车站间隔距离小,而一次性投资比之建设铁路线的巨额资金更不可同日而语!

——输水管道铺设方案呈于惠福基总工程师的案头。双管铺设?单管铺设?前者投资巨大,后者的保证供水系数可靠与否?如何取得一个最佳值呢?……

灵武矿区设计的最佳方案在不懈的追求中取得。不懈的追求者懂得:今日案头草图上的轻率一笔,将会给未来子孙造成世纪遗憾!他们不能,不能允许这样的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