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伟大的力量
七月的阳光明艳快乐的照耀着。车窗外,金黄翠绿的田野不停地闪过。盛夏以它蓬勃的朝气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小车载着我在宁夏平原上的一级高速公路上飞驰,撒欢地追逐着远方。
车忽然向左一拐,跃上了另一条显得更新但略显寂寥的公路。司机小赵告诉我:“这就是通往红寺堡灌区的路,是我们扬黄指挥部修的12公里。”
红寺堡,我的目的地。它本是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一片荒漠。三年前,数百公里内还是了无人烟。它曾有的唯一用场,是光荣的充当空军的飞机靶场和炮兵实弹演习基地。
“1236”一期工程包括红寺堡灌区和顾扩灌区。红寺堡工程的目标是开发出可利用灌溉农田75万亩,那将是宁夏平原老灌区几个农业大县水浇耕地面积的总和。
公路似是车轮下无尽展开的飘带,它牵引着汽车向前,向前。
红寺堡垦区内,与宽阔的公路相伴的是公路两边顽强生长着的幼树。
“哎呀,你不知道,这里的树,可难栽呢,好些都是把坑挖了,还要换土、浇水,就这都不好成活,得一回两回地补种。”活泼的司机小赵师傅不停地向我讲解。忽然间,我注意到,除了小树,与公路同在的还有高压电线、输电铁塔和不时闪现的村庄,无边无尽。我意识到,我所看到的这一切均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因为它们全是在短短三四年内出现的,并迅速覆盖了这片广阔的四野。
“工程效率真快,咋干出来的嘛。”我感叹着。
“可不是咋的?指挥部成立时,我们连个住处都没有。”四周你还想见棵树?做梦吧。春天刮起风,那风就卷起一道沙墙,把你砸得想上个厕所都出不了门。夏天出外到施工现场,巴掌大的阴凉你也找不着。我只好冲着太阳方向把车门子打开,让我们张位正总指挥蹲在车门子挡出的阴凉里吃个饭。嗨,这两年灌区开发了,生态改善了,风刮得少多了。”说起曾经克服的困难,小赵带着一脸的骄傲。
“说实话,这路两边的树啊、村子啊都不算个啥。明儿个带你去看八个1998年就从固原、泾源、隆德山区搬来的最早试点村,哼,那才是……”他那一“哼”,让我觉得他藏着什么秘密,还没给我揭开。
小赵的话没说完,陪同我采访的指挥部宣传干事刘志强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余老师你看,三泵站就要到了。”
哇,前方地平线上,一座高大的建筑物,矗立着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似一座高架着的向上倾斜的长桥,不,准确地说,它酷似一条昂首眺望腾空的巨龙。
我们终于站立在这条巨龙之首。放眼望去,鸟儿在我们身下飞翔。视野里,跳跃出片片绿洲,一座座簇新排列整齐的红砖农舍隐现其间。
泵站机房就在正前方下面几百米处。九根巨大的、每根直径总有两米的水泥涌管将饮水塔和泵房连接在一起,气势宏伟地铺排上来。
我们所站立的“龙首”,准确地说,是红寺堡灌区第三泵站的饮水塔。它距地面55米,有十几层楼高。泵压提升上来的黄河水,从三个直径两三米的溢流管中喷涌而出,一时给人有小型壶口瀑布之感,煞是壮观。溢流管中喷出的水流顺着高架引水槽,涌往下边500米处的三干渠。三干渠长达60公里。
立于这雄伟的建筑之上,俯视四野,一种对人类伟大力量的自豪感让你油然而生。
走下500米长的高架水槽,满满当当的黄河水被水泥砌裹着的、光滑的三干渠拥护着,从容地蜿蜒流去。绸缎丝的渠水传递给你一种踏实幸福的感觉。
听说,就在这流淌的三干渠水旁,在这三干渠渠首的堤坝之上,一位来自科麦隆的外交官发出了长久的叹息:“中国政府是真正为穷人办事啊!”
看完三泵站,我们又参观了更大规模的一泵站、顾扩泵站、黄河泵站(红寺堡灌区和顾扩灌区的总泵站)。泵站的建设者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具有一级建筑资质的工程单位,他们全部是通过投标竞争取得施工权的。
这天采访,我得到了如下一组数据:“1236”一期工程至此,红寺堡灌区已完成水利工程的三分之二;顾扩灌区泵站和干渠的水土工程已完成95%。完成主泵站10座、支泵站8座;建成干渠150公里、支干渠40公里、支斗农渠936公里;架设农电线路60公里,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138公里,建设乡村道路261公里,实现33个村通电,26个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路。
数字是枯燥的,但通过这些数字,你会体味到建设者其间所付出的巨大智慧、心血、汗水和正义。这些落在地面上的实现了的数字无疑是值得敬佩的。
许多老工程人说:“实施完成这些工程的效率是宁夏前所未有的。不要说三四年时间,过去十年八年也完不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