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德意志海滨城市基尔。由波罗的海与北海海面上送来的秋风已含阵阵凉意。

又是一个黎明,晨曦为美丽的基尔城雕出了如幻的剪影。

宽阔、宁静的基尔火车站月台上,一位消瘦、英俊的亚洲青年正在与簇拥着他的七八位男女们话别。匆匆的旅客们向他们投来惊异的目光。青年名叫张德利,是基尔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系的留学研究生。他,来自中国。两年的留学生涯结束了,此时的张德利就要返回自己亲爱的祖国了。

开车的铃声响起,当护士长克丽丝佳娜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献给张德利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惜别的泪水洒在了美丽娇嫩的花瓣上。700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克丽丝佳娜曾协助这位来自中国的医学研究生进行了几百例心脏起搏器安装及心血管检查手术。700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年轻的张德利也曾帮助她进行了无数次术前的准备与术后的整理。在那对他来说属分外的洗洗涮涮的工作中,克丽丝佳娜感到了这位中国青年的善良与友谊。和谐的工作之丝,织起了亲密的友谊之网。

别了,基尔医学院心导管室的同事们与张德利一一握别。

导师帅佛教授走上来了……导师维特副教授走上来了……

最后一个与张德利告别的是金发碧眼,身材挺拔,具有典型雅利安血统男子外貌的导师舍菲尔教授。他伸出有力的双臂与自己的学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的情绪使这位联邦德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失去了以往的沉静。他太喜爱这位聪颖的中国青年了。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几个月前德语还不过关的人,怎么能仅在几个月后就顺利通过由联邦卫生部主持出题的苛刻的外国医师执照考试?然而,这位中国学生做到了。他那如痴如醉的学习精神和工作劲头令舍菲尔动容。有手术就上,他竟置超量X线的摄入于不顾(起搏器安装与心导管检查术全部要在X光线下工作)。舍菲尔记得,为此张德利曾一度因白细胞减少而卧病在床。哦,智慧与勤勉,这就是那神秘的,文明古国的人民的品格吧。舍菲尔教授向这位有着坚实医学理论与娴熟心脏导管手术技能的中国青年发出了留在基尔医学院与自己共同工作的邀请。张德利竟婉言谢绝了。为此,舍菲尔教授感到极度的遗憾……

“对不起,舍菲尔教授,原谅我的拒绝,我要回去了。”

望着迅速小去的基尔车站,张德利在心中默语。对于他来说,学业完成,按期回归,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列车载着张德利向西德最大的航空港法兰克福驶去。

“……从来就不用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葱翠碧绿的欧洲去了。由乘坐的德航班机舷窗口向外望去,缥缈的远方,朦胧中有一派雄伟的隆起,哦,喜马拉雅山脉!一阵轻轻的震颤通过张德利的全身:“祖国,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