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疲惫的两元四
由于银根紧缺,长期拖欠收购肉款的甘肃平凉肉联厂厂长被愤怒的农民打跑了!几乎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又将另一条令人瞠目的消息刊出:富庶之乡的湖南省,其省会长沙市冷库居然已空空如也。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将这些敏感的信息迅速传遍全国食品行业,宁夏食品业诸位同仁的心弦再度绷直拽紧了。
刚从自治区成立30击年大庆忙碌的市场供应工作中走出来的商业工作者们,还来不及喘口气,就又投入到秋冬之际的收购生猪的任务中去了。情况是再清楚不过的,不抓住眼下这收购旺季,那么1989年的春季将会有较1988年更艰难的局面出现。一天无菜卖,三天无肉卖,自治区主席的电话准打到你食品公司经理的桌上来。“民以食为天”,到那时,银川市民的克制将是有限的。区商业厅厅长杨树德在商业系统工作会议上动情地大声说道:稳定物价,繁荣市场,这是大局,不管有啥困难,只要你是共产党员就要为此作出努力。
然而困难是局外人所难以想象的。
流行说法是:卖猪的不如卖粮的,养猪的不如吃肉的。收购价格的一度偏低,造成猪粮价格的不合理,致使农民们纷纷放弃了这一传统的家庭副业。价格机制的某种不灵活,给我们的工作投下了阴影。货源的减少,多渠道经营的竞争,又给国营收购者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且不说这散布于千家万户之中的货源比起其他货物组织起来更有一番麻烦。然而无论怎样,为了市民餐桌上的肉盘子,他们——有关与无关的部门和同志们迎着困难,在这1988年的秋冬之际以切实行动作出了有效的努力!
银根紧缺,银川市工商银行咬紧牙关拿出132万元现金作为郊区收购生猪的保证!
汽油不够,影响了收购运输工作,驻宁空军即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银川郊区党政领导走向收购第一线。这不,已经是第三次了,郊区党委王书记,轰走了无证收购生猪小贩,说服老乡,把卖猪的吆喝到了乡收购站。与此同时,银川郊区政府与市食品公司组织起的收购网点已遍布各乡。广泛的宣传,各项方便收购措施的实施使战果迅速扩展。
当然,收购价格科学合理的及时调整,决定了此次收购战役之成败:每斤毛猪收购价格上调5角,加之饲料补贴,平价化肥的供给,各种优惠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将万余头生猪吸引进来。岁末,银川郊区的生猪收购量突破了历年的指标。它所蕴含的意义是:银川市已为1989年储备700余吨肉食。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一垛垛,一码码的肉食品将银川市大小冷库挤得满满当当。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带来了令人欣慰的结果。价值规律又一次显示了它的魔力!“手中有肉,心里不慌”,2.40元的价格似乎已有了坚实后盾!
这曾令人憎恶的2.40元啊!在经历了半年岁月的流逝之后,它在市民的视野中,形象已经大为改观。
它坚挺着,顽强,却又疲惫!
毛猪收购价为每市斤1.40元时,它是2.40元,毛猪收购价1.90元了,它还是2.40元(毛猪出肉率为64%)。国营肉食商店前那不肯消升的排队长龙已在为它的疲惫作着注释!
购销价格的倒挂比例已达到历史上所未有的地步。
每收购一头肉猪给10.50元的饲料粮差补贴,再加上经营环节所需费用,国家每卖一斤猪肉就要倒贴1元钱左右。为此,区副食品公司在它的改革肉食购销体制的设想,书中叹息道:“购销价格的倒挂,由财政给经营环节的补贴,即暗补政策,既刺激了消费,又影响了国营商业的正常经营,从而加剧了肉食供应矛盾。”1988年宁夏财政在国民肉食品上的补贴已达828万元,是1987年的2.5倍还多。其间还不包括城镇人口及每位职工肉食补贴款额总和的几千万元。
我曾企盼到达的理想之岸——取消暗补,增加明贴,刺激生产,繁荣市场,减轻财政压力。今天,似乎离我们更加遥远……
在我即将结束采访时,商业部门有关同志欣慰地告诉我:“银川已贮够全市消费8个月的肉源。太好了!希望这种欣慰之感能长期保持。当然,只有生产的发展才是它永远得以存在的秘诀!人们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