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贵为帝胄

四、贵为帝胄

1038年元昊建其大夏国,夏传十主。至1227年被亡,历190年。西夏的最后一位国主叫目见(xiɑn),目见降之后,仍被杀。攻夏20年方破之,且自受重伤的成吉思汗暴怒之下怎可饶旺?此时,旺之子赏哥作为武臣正镇守朔方(今陕北靖边),脱却了兴庆府被破之难。此后赏哥进入青海。

物换星移,自目见之后又传五世。在西夏皇裔的五世后人之中出现了一位显赫人物——明朝驻守青海的武官李英,被封会宁伯,《明史》有传。曾被怀气吞山河之志的元昊抛弃不用的唐赐“李姓”,至此时又被捡回。而元昊自立的西夏皇族之姓“嵬名”却已被后人所废。这可是元昊当初所始料不及的啊。

李英逝去,葬于青海民和享堂,从此,这里多了一片西夏皇裔祖坟,青海多了几份著名的《李氏家谱》,西夏遗民,皇裔研究则又多了一方探测领地。

岁月悠悠,回望历史——

西夏皇裔安在?可有大夏帝胄之人?

那还是1994年的秋天。石破天惊。一个来自西安的声音:“我是南平王(西夏末帝)第二十三世孙,有李氏家谱九册。”

闻言,李范文大喜过望。他夜乘长途班车直奔西安古城,去寻觅这个祖籍青海,保有九册李氏家谱,名李培业的先生。不顾一夜无眠,激烈交谈,直至下午4时,未进滴水的如鼓饥肠抗议阵阵,范文先生方才告辞。此后,又跟随下县讲课的李培业数日采访。

转眼已过三年。李范文决意要亲赴青海李氏祖地有关各县,拜访“西夏皇裔祖坟”,察看那儿著名的李英神道碑、《李氏家谱》、西夏官印……

由西宁到乐都再到民和,李范文六十多岁的身躯又颠簸于青藏高原之上。

没想到,在这偏远的青海民和县还有馆藏如此丰富的博物馆、档案馆,李范文连连赞叹。

一个形若半圆的铁物吸引了范文先生的注意力。“铁卷,这才是铁卷呵!”他连连跌足。“哎哟,电视剧《贺兰雪》里的铁卷是条黄绸带。”他为自己没尽好顾问的职责懊悔不已。此铁卷为明英宗赐李英之子的。上刻有受封及年俸数目。

“李老师你看。”陪同参观的民和县宣传部部长陈镁轻声提醒道:“这就是著名的李英墓地神道碑。”

“哦?!”一行行看去,呀!一道波澜滚过心池。手按碑文,李范文不由念出声音:“世长西夏”!“长”即“掌”也。这明代刻就的碑文是可信的。先人世代掌握西夏的李英确是贵为帝胄。西安的李培业顺此下续,当也有其可信之处。只是李培业已是汉族,而遍布青海湟水流域的数万李姓有许多已改为土族了。

“李老师,那我们这儿的李姓到底是啥族呢?”民和县委宣传部部长一脸惶惑。

“中、华、民、族!”李先生一字一顿。

愣怔片刻,突然醒悟了的陈镁部长与范文先生同时朗声大笑起来。

我追踪的党项呵,你走进了藏族、蒙古族、汉族、土族……走进了神州广袤的大地山川。君不见,在中华民族强壮的体魄中,有着汉族的睿智,藏族的骁勇,蒙古族的质朴,回族的机敏……甚至还搏动着党项强悍的血脉!

呵,这孕育了长江、黄河的青藏高原,天空是那样的高远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