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现实主义的视角

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现实主义的视角

王帮秀(时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学工作者怎样为人民服务,怎样来写生活,为这个时代树碑立传?我认为,作家应深入生活,与人民血肉相连,要有为提高民族素质做点事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受人民欢迎的好作品。《创造平等》的成功,正说明了这一点。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品的意义还在于它向人们揭示,教育是四川建设的首要任务,妇女的教育更是关键,它揭示了现在妇女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于推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女童的教育,起了好的作用。作品的成功也是作者深入生活的结果,她了解现实、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作品生动具有感染力。作品从世界的角度来写西部女童的教育,使作品的视野较为开阔。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是辩证的关系,把经济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发展女童教育,反过来女童教育发展了也会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应把女童教育提高到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建议这样的题材可以写成长篇,也可以写成电视剧、长篇小说、儿童文学等。作品中的人物也很生动,相对来说对以周卫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着笔还不够。

谭积洪(时任宁夏文联党组书记):女童教育是重大的题材,提高妇女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各种努力来提高其素质,作为文学工作者要积极呼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促使女童教育的发展。《创造平等》就起到了这种作用,作者把笔投入到社会关注的地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这与有些作家玩世不恭、嘲笑生活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的作家应以主人翁的身份关心生活、反映生活。《创造平等》反映的典型很重要,事迹感人,材料翔实,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写成电影、电视等。今后文化和教育部门要多合作,为妇女的教育做点实事。《创造平等》是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可以作“五个一工程”来推荐。

杨继国(时任宁夏文联副主席):看了这部作品很感动。现在只抓经济还是不行,不能盲目抓经济,如果这样,没有任何希望。应改变思想,抓教育、人才的开发,才是出路。富裕的地区都是文化的富裕,希望在于教育。这篇报告文学抓住了大主题。对山区的发展也有意义。山区贫困的原因是在于人的素质上,作家把视点关注到这里,说明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现在文学对自身的关心太多,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关心较少。作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诚恳的态度投入到生活中去,用真实的感受来抒发,以求实的态度来写作。《创造平等》的发表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学习。

秦克温(时任宁夏日报社高级记者):西部女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平等发展的问题。作者把它放在历史大背景下表现出来,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向世界宣传中国对女童教育所做的努力,而且教育人们关注西部女童的教育,这篇文章表现了一个民族的觉醒。要发展就得发展教育,发展教育首先要从女童教育入手。如何改变生活生存状态,这是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在关注,作者写出了这方面的情况,更写出了整个中国的行动。中国在为女童创造平等的机会。这篇报告文学是我区的重头作品,作者用强烈的激情感染读者,思想准确,议论深刻,文字朴实,叙述从容,既写出了西部女童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又写出了希望。现在宁夏的作品创作有点乱,但只要有现实主义精神,坚持主旋律,就会创作出好作品,《创造平等》就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

丁朝君(时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研究》编辑部副主任):这是一部值得推崇的好作品。首先选材好,作者的创作视野是宽泛的。她选取了贫困山区女童能否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一个为人们十分重视的课题。妇女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妇女解放理应从女童教育人手,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其次这篇作品内含激奋的情绪,有详尽的调查、理性的呼喊、情绪的感染,有一种深切的同情弥漫于文章之中。第三,是以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现实问题。题材拓展到教育、妇女生存、环境等多方面,作者呼唤人道的平等,表现贫穷的状况,呼吁社会的重视与援助。第四,是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在经济如此发展的今天,西部竟然有那么多读不起书的女童,为什么?作者将痛惜的眼光射向现实中贫困的一面,并把它展示出来,面对社会上惊人的浪费现象,喷涌而出的无言的批判力度浸染于作品之中。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着西部女童的命运。

马宇桢(时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本来今天的讨论会张怀武部长要来参加,由于临时有事没有来,但他打电话让我代表他向余光慧表示祝贺,说作品很感人,同时传达他的几点意见:一是忧患意识。经济贫困与教育的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个关系到几代人,也关系到西部地区的发展的问题;二是现实感很强。作者继承了报告文学关心现实、重视现实的文风,尤其给当前的报告文学带了一个好头,也为宁夏文学界,尤其是报告文学吹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三是表现出了作者的责任感。作者在采访和写作上花了很大苦力,她几次下乡,几次采访,从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怀着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所以作品很感人;四是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为妇女教育作出贡献的人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宁夏教科所的周卫同志在这篇报告文学中是主要人物,他是女童教育的代表,作者花了不少笔墨,但应使他们更加丰满起来。

就《创造平等》这篇报告文学而言,这个讨论会开得很及时,但就余光慧本人的创作来说,开得晚了一些。1992年她的报告文学《话剧的脚步》在《文学报》发了一整版,当时的副书记梁国英看了很感兴趣,当初就准备要开讨论会,后因故拖延。这次宣传部文艺处、区妇联、作协联合召开作品讨论会,虽然晚了一些,但总算弥补了不少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