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自序 对一位年轻母亲以“三观不合”引发悲剧的反思

前言 高度重视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

导论:关于价值观自信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概况

一、研究概况

二、主要观点

三、现状评析

1.研究的主要进展

2.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小结

理论思考

第一章 价值观自信概说

一、自信的内涵与特点

(一)自信的词源学考察

(二)自信概念的研究视角

(三)自信的内涵

(四)自信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二、价值观自信的内涵界定与基本意蕴

(一)内涵界定:价值观自信即价值观的自信

(二)基本意蕴:价值观自信特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三、价值观自信的主要特点与生成机制

(一)价值观自信的主要特点

(二)价值观自信的生成机制

第二章 价值观自信教育基础理论

一、关于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问题研究述评

(一)研究概况

(二)主要观点

(三)现状评析

二、价值观自信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一)价值观自信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价值观自信教育的本质

三、价值观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加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有利于规范和引导个体行为,为主体提供价值观选择和行为遵循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有利于破解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颠覆,消解和整合社会思潮

(三)加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有利于推进个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相互一致,凝聚社会力量

(四)加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引导人们确立和增强民族和国家自信

(五)加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

四、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深厚理论基础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观自信生成与升华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宝贵资源

第三章 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实施路径

一、厚植价值观自信的认同基础

(一)要引导大众增强对“三个倡导”的理论认知与认同,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看待、评价和改造世界的价值立场、思维方式和方法路径

(二)要引导大众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知与认同,凸显大众在生成和坚守价值观自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三)要引导大众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自知自觉,凸显大众在生成和坚守价值观自信中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四)要引导大众增效综合国力的责任感使命感,凸显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充分自信

二、健全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价值观自信教育教受双方的双主体性机制

(二)建立健全价值观自信教育融入机制

(三)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机制

三、坚定高校以史育人的理念自信、文化自信和活动自信

(一)习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教育论述为高校以史育人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习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教育论述要求高校必须坚定以史育人的理念、文化与活动自信

(三)高校在坚定以史育人的理念自信、文化自信和活动自信中的责任担当

实践探索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目标构成与现实挑战

一、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目标构成

二、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主要功能

三、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

(一)面临的重要时代机遇

(二)面临的严峻现实挑战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自信教育引导之调查分析——以首都6所高校为例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模糊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足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无感

(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不一

三、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三)个人层面的原因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教育与引导对策

(一)重视国家层面的教育,深化“四个自信”的认知教育

(二)倡导社会层面的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三)突出家庭层面的教育,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

(四)完善学校层面的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

(五)加强自我层面的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

第六章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概况

二、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自觉与自信现状

三、部分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不足的主要原因

四、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建议

第七章 首都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教育治理对策

一、首都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一)诚信缺失已成为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一项突出问题

(二)首都大学生诚信品质总体良好,但掺有杂质

二、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学业诚信缺失

(二)交往诚信缺失

(三)经济诚信缺失

(四)就业诚信缺失

三、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诚信意识和践履精神淡薄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相关奖惩约束机制滞后

(四)家庭教育缺失

四、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教育治理对策

(一)涵育和提升知行统一的诚信意识与能力

(二)努力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三)完善和强化学校监管制度和机制

(四)推动家庭诚信教育

附 录

附录A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与自觉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