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具有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形态,当代中国的实践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所以,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构筑起全党全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科学信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才能逐步实现,也才能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后,近80年的艰难求索都没能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一直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中国人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理论武装和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才有了中国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所以,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来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心声。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是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才能保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49]
而在今天的中国,正因为有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经过全党全国人民近七十年的团结奋斗,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展现出越来越美好的前景。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依然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给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给中华民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自信。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50]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讲,在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已经在8000多万党员和13亿多民众心中深深扎根,并已经直接转化为他们自觉的实践活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和方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及社会进步价值取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已为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所认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和重要精神力量,是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51]。尽管中国社会主义经过了很多的曲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前30年我们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前30年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可能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自信源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成就和鲜明特征的充分肯定、高度认同和坚定信心与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为价值观自信生成与升华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价值观自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自信,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制度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