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有利于规范和引导个体行为,为主体提供价值观选择和行为遵循的前提和基础
恩格斯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4]。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对主体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理论也呈现出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创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价值的一次理性化的集中表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又一次战略性飞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和对西方文化糟粕的剔除,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表达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从媒体还是网络渠道,人们接收信息的宽度、广度、速度都发展到了一个极高境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交往在不断加深和拓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表现出多样化、易变性等特点。因此,价值观自信的提出更加具有规范、引导和强化主体行为的属性与特点。价值观自信教育的理论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正确的价值指引和行为方向,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判断,尤其是影响和指导当代青年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换言之,价值观自信教育有助于创化和提升个体本身的精神力量,引导和规范主体在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价值实践活动中表现为自信与自觉,并能够始终坚守这份自信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