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主要进展

1.研究的主要进展

目前,价值观自信研究值得肯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已经涉及价值观自信的诸多方面。在文献检索中,虽然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仅有2376篇,但鉴于基本概念和内容是相通的,所以关于“价值自信”和“自信”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本书研究的重要参考;另外,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也十分值得借鉴。通过梳理,可以看出关于价值观自信的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内涵、意义、来源、对策等四大方面,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百家争鸣、百鸟朝凤的积极发展态势。比如,以文化视域[47]、政治视域[48]、民族视域[49]、哲学视域[50]、教育视域[51]、青年视域[52]以及心理视域[53]等来研究价值观自信,既有理论阐述,也有现实分析,其中许多观点颇具新意和学术价值。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交叉式研究。应该说,价值观自信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这种多学科相交接、相邻近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交叉性、借鉴性和综合性。因此,很多学者综合运用了哲学的学派学说、心理学的测量量表、政治学的政治原理、统计学的数学模型等多种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对价值观自信进行跨学科、交叉式研究。特别是有些学者较好地运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验分析等实证研究的方法,十分值得借鉴:如周珂对563名青年官兵价值观自信现状的问卷调查[54]、孙建青等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卷调查[55]、车丽萍等对大学生自信状况的案例访谈和实验分析研究[56],赵爱玲对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现状的调查[57]等。

三是在研究特点上,充分体现当下中国发展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价值观自信研究,是一个关乎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许多学者十分注重将价值观自信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党执政地位、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的重大现实命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紧扣中国发展脉搏,彰显中国精神风貌。比如,刘云山多次强调价值观自信的“四个来自”[58]、《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提出价值观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59]、新华社主任编辑朱继东认为价值观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力量源泉[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