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信的内涵
2025年09月10日
(三)自信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心理学、人格学和行为学界对自信的内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还存在一些分歧。如国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1943)认为,自信心是自尊心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信心是个人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感觉,是自我评价的求值部分;国内学者黄希庭(1991)认为,自信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学者刘善循(2000)认为,自信心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难题,获得成功,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丽珠(2001)认为,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
综合学界关于自信心概念和内涵的不同认识,一般认为,自信(自信心)是信心的一种,它指的是一种反映个体或者群体对自身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信任程度和情感体验,是一种有能力或者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肯定性展示和有效表达。它既是一个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情感体验等复杂层次结构和成分的系统,也是一个包括自我效能感、自尊、能力、价值判断等密切关联的系统,是主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的积极肯定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