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状评析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概况和主要观点来看,价值观自信教育问题在学术界的研究刚刚起步,综观当前阶段国内价值观自信教育问题的有限研究成果,具体评析如下。
1.研究的主要进展
目前,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问题研究中非常值得肯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已经涉及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诸多方面。在文献检索中,虽然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仅有209篇,但鉴于基本概念和内容是相通的,所以关于“价值观教育”和“价值观自信教育”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问题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另外,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也可以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问题研究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通过梳理,可以看出关于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内涵、要求、基本路径、措施与对策四大方面,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比如从横向内容比较(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视域进行的价值观教育研究等,既有理论阐述,也有现实分析,其中许多观点颇具新意和学术价值。
二是在研究特点上,充分体现当下中国发展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价值观自信教育问题研究,是一个关乎当前马克思主义能否在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全党全国人民是否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许多学者十分注重将价值观自信教育问题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党执政地位、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的重大现实命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旨在紧扣中国发展脉搏,为当前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如何抓好舆论导向、守好主流阵地,富有成效地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建言献策,提出合理方案和措施。
2.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内涵界定上,缺乏对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概念范畴的科学界定。从检索到的文章看,大多数学者没有把概念界定作为研究重点,只是对价值观教育或价值观培育进行描述性阐述,或简单引用他人说法,缺乏对其概念的本质揭示和比较研究,例如,没有阐述清楚价值观自信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与引导、他育与自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
二是在意义判断上,缺乏对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现实意义的深入解读。关于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的意义,对其理论价值的阐述较为全面和深入,但在阐述其现实价值时,多数学者是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关注较多,但对当代大学生、中小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的关注并不多见。而价值观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核心和根本要求、集中体现,应首先从知识体系和教育与培育体系上进行高度重视和实践安排。
三是在具体实施中,缺乏对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目标、途径、实效性的创新探索。
总之,由于价值观自信这一命题提出的时间较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实践培育,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关于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问题的研究,无论是从概念界定、研究脉络、现状特征,还是实证分析、培育途径、实效性考察等方面真正全面展开得都不够,这必将为学术界开启另一个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