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诚信缺失
学业诚信缺失在首都大学生中认同度最高、共识性最强,所占比例高达59%。其中,学业诚信缺失又突出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和作业抄袭等方面(见表7-2)。
表7-2首都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
考试是一种公平公正地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和方式。但是,当前在大学校园中蔓延的考试作弊风气严重破坏了这一公平公正原则。考试作弊成为首都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现象,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宁可没人格,不能不及格”,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干部、党员也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尽管各高校的学生手册明确规定了考试纪律、违纪处罚,每到考试前,学校里也会掀起一场有关诚信考试的签约活动与讨论;现场考试时,考场内贴着“诚信应试,舞弊可耻”的警示语,甚至会安排多名监考老师及考场巡视人员,但这些对制止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治理效果不十分明显。每次考试结束后,各校都会有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处理的学生。调查显示,考试作弊成为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最为突出的现象。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有的同学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巨额购买先进设备。
2.学术造假
百度词条显示,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不难看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与这一解释对应,学术造假与抄袭、剽窃、伪造、随意修改和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数据等是同义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首都大学生中,学术抄袭现象多发生在文科学生群体中,且在研究生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理科生的学术造假行为多表现在对一些研究数据进行编造,或者直接从别的地方拷贝过来,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够重视,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缺乏科学求证意识与精神。另外,也有被访者表示,一些同学对于相关资料的借鉴不注意标明来源和出处,误把他人的研究成果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多数被访者表示,是老师要求过高、过严,无论是完成研究生课业考查要求或者是结课要求,都需要撰写或正式发表论文,很多学生一时写不出来,就会选择在网上找资料,进行论文抄袭或数据改造、甚至伪造,既违反基本的学术规范,也有损科学精神。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生对于学术诚信的解释:“即使在逆境中也要遵守的五种基本价值观,即诚实、信任、公平、尊敬与责任”作为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