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自信的内涵界定与基本意蕴
2025年09月10日
二、价值观自信的内涵界定与基本意蕴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价值观自信。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7]。此后的三年多来,习近平又对此作过多次论述,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8]这是我们党对自信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观自信,是当前急需深刻认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