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自信的主要特点

(一)价值观自信的主要特点

核心价值观自信作为对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殊性具体表现为鲜明的自我确信与肯定性,明确的个体自觉与自为性,价值认知、认同与行为选择的统一性,个人价值确信与社会价值要求的一致性,自信根源性与目标性协调统一五个方面。

鲜明的自我确信与肯定性。自信,首先是自己对自我能力的认可,是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和自觉行为表现。价值观自信是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可、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的行为表现。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自信?就如上文价值观自信的概念所讲,价值观自信是个体对自己关于事物的价值评判所持态度和看法的坚定信心和执著信念。坚定信心和执著信念的产生首先需要个体确信并且肯定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否正确。这种确信和肯定性判断有利于强化个体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感知和认同,从而激发对核心价值观的强烈信念和执著遵循与奉行的意志与毅力。由此揭示出价值观自信具有鲜明的自我确信与肯定性特征。

明确的个体自觉与自为性。充分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高度的价值自觉。价值自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行为,即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感性的认知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同。并且自我克服由于个体本能或者非理性支配的行为产生,充分的价值自信离不开强烈的价值自为。自为性以自觉性为前提,自为性的养成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成情感上的共鸣,是对价值自觉的进一步强化,是价值认同的进一步表现。个体自觉与自为性是价值认同的两个必要途径,价值观自信的培育过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从认知到认同,从简单理解到引发共鸣的情感培养过程,即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价值观自信离不开价值认同,价值观自信具有明确的自觉与自为性特征。

个体价值认知、认同与行为选择的高度统一性。行为选择是个人行为方式产生的基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行为随即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而价值认知又是主体意识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起始点,正确的价值认知促使正确行为的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换句话说,个体有什么样的价值认知随之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选择或行为结果。为此,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与行为选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价值认知是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的理论基础;价值认同是对价值认知的精神肯定,又是推动行为实践的催化剂和根本动力;价值实践是对价值认知和价值认同肯定性的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三者具有统一性,缺一不可。价值观自信具有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与行为选择相统一的特点。

个人价值确信与社会价值要求的一致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要求,价值观自信的养成不只是个人价值确信和肯定,更是民族的、国家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遵循。价值观自信的教育与引导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是培养大学生对“三个倡导”积极肯定的态度、看法和自觉行为习惯,不仅要求大学生自身养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信和肯定的思想素质,也要求作为社会公民的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确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推动养成更具共识性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不难判断,价值观自信也是个人价值确信与社会价值要求一致性的表现。

根源性与目标性自信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奋力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既为人们理解价值观自信概念提供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背景性、根源性土壤与氛围,又为人们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信仰与践行度提供了具体目标和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与核心功能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既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体体现,又反映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提升价值认同、强化价值信念、推动价值实践的作用,是根源性自信与目标性自信的协调统一。

综合而言,笔者认为,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自己关于事物的价值评判所持态度和看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它既是考量大学生是否有梦想、有信念、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态度与境界的范畴,也是考量大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学习与修养中保持价值自立与自觉、情感积极肯定与坚定的价值标准。它以价值认知、价值自省与价值认同为前提和基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和外化为价值实践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价值观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硬的软实力和最深层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对个人而言,价值观自信彰显出个体行为选择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价值观自信对其思想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