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宝贵资源

(四)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了宝贵资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党长期以来对待古今中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根本方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问题,确立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反复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2],“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3]。这是在充分总结和反思我国“西化”和“中化”的百年论争的基础上提出的立场,也可以为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提供针对性指导。

在尊重、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西方优秀文化的传承借鉴,再三强调“交流互鉴”的方针,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全面深刻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人类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应该“以广阔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他同时指出,“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5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开源性成就了我们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包容的民族更具坚韧的生命力,包容的民族更具强大的文化基因。在当今多样性的世界文明格局中,中国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要善于发现各种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吸收借鉴表示的是一种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也表达出一种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相互演进的规律。“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55]。加强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为活水源头,既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规律,也是增强与提升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任何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56]的定律,每个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对人类先进文化进行相互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加强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有益养料,从而不断增强文化底蕴,形成更加优秀的民族文化,并有利于保护与发展本民族文化。因此,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成果与世界其他一切先进文化之间是相互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与融合、相互促进与发展的。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并突出强调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因此,只有博采众长的文化才是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文化,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吸取世界一切先进文化与先进思想的理论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与开放程度的重要性,既主张实行以政府引导、市场协作,增加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将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又主张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从而不断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也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推进实现文明的进步与提升,进而实现价值观的自信与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机遇转化论”,即“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57],揭示的正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并于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的宝贵经验与规律。

其次,世界文明是平等的。吸收借鉴是冲着好的、有益的东西而来的,如果认为其他文明一无是处,必然不可能、也用不着去吸收借鉴。

最后,世界文明是交融的。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使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明自信,也是全体中国人应持有的价值观自信。这些都为价值观自信教育提供了深厚底蕴与基础。

主要推荐阅读资料: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4-02-26.

2.刘云山.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更好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N].光明日报,2014-05-21.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 刘云山出席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4.

4.价值观自信: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N].光明日报,2014-10-01.

5.人民日报评论员.鼓起我们时代的精神风帆[N].人民日报,2014-09-04.

6.周靖.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N].光明日报,2014-05-21.

7.马利.中国人要有自信[N].人民日报,2014-09-04.

8.桂理昕.切实增强价值观自信[N].广西日报,2014-06-10.

9.何宛玲.切实增强价值观自信[N].宁波日报,2014-10-14.

10.舒刚.价值观的自信与自立[N].解放日报,2014-03-11.

11.蔡永生.以科学思维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J].理论与当代,2014(4):5-8.

12.郭建宁.论坚持文化主体性与增强价值观自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6):79-82.

13.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J].求是,2014(18):36-41.

14.朱继东.中国共产党为何有高度的价值自信[J].经济与法治旬刊,2013(11):27-28.

15.朱继东.要民族自信必须价值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26.

16.张智.价值自在·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价值认识跃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4):25-29.

17.罗建文等.民生幸福的价值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J].求索,2013(5):111-117.

18.刘进田.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核心与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27.

19.李辽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理论探讨,2011(12).

20.周珂.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自信的培育[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1.包心鉴.中国自信来自于哪里?[J].求是,2013(7).

22.车丽萍等.大学生自信与健康人格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6).

23.陈新汉.自信的哲学意蕴[J].江西社会科学,2010(3).

24.徐东云等.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J].职业教育旬刊,2013(11).

25.田恒.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学研究探索——基于理论发展脉络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

26.陈树文等.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27.师燕妮等.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自信的现状及培育[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4(12).

28.李志.论自信的价值及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2).

29.周珂.青年官兵价值自信的调查与思考[J].海军杂志,2014(5).

30.孙建青.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31.赵爱玲、孙盼.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之调查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9).

【注释】

[1]路易斯·拉斯.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4-45.

[2]Kluckhohn C.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Parsons T,Shiles EA.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Cambridge.Mass:Haward Univ.Press 1951:395.

[3]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New York:Free Press,1973:17-22.

[4]Schwartz S.H,Bilsky W.Toward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Pers Soc Psychol,1987(53):550-562.

[5]罗国杰.高度重视人生价值观的教育[J].教学与研究,1991(4).

[6]冯增俊.价值澄清德育理论述评[J].海南师院学报,1992(3).

[7]蓝维,夏飞.价值观教育的确立与发展——价值观教育30年的历史回顾[J].中国德育,2008(12).

[8]张满囤.浅析自信教育模式的构建[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9):70-72.

[9]李炳全.自信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1997(5):21-22.

[10]李晓霞.浅谈自信教育理念的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0-103.

[11]李晓霞.浅谈自信教育理念的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0-103.

[12]李斌.人民网评:树立价值观自信,补足国民精神缺钙[EB/OL].人民网,2014-09-16.

[13]朱哲,薛焱.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15]Lickona,T.Education for character:how our school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New York:N.Y.Bantam.

[16]Neil Hawkes.Values and quality teaching at west kidington primary school.Values Education and Quality Teaching.DOI:10,1007/978-1-4020-9962-5_7.

[17]Neil Hawkes.Values and Quality Teaching at West Kidington Primary School.Values Education and Quality Teaching.DOI:10,1007/978-1-4020-9962-5_7.

[18]Halstead,J.Mark,Taylor,Monica J.Learning and teaching about values: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000,30(2).

[19]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4-09/16/c_1112443646.htm.“在文化自信的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构成维度、因素具有统摄意义的,则是价值观的自信。”

[20]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4-09/16/c_1112443646.htm.

[2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05-04.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10.

[23]郭建宁.论坚持文化主体性与增强价值观自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6).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5]刘奇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认识[J].求是,2014(20).

[26]Chatman JA.Improving interactional organizational research:a model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333-349.

[27]O’Reilly,C A,Chatman J A,Caldwell D.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 organization fi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487-516.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29]刘云山.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13/c_1112468560.htm

[30]刘云山: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8/27/c_134560258.htm.

[31]舒刚.价值观的自信与自立[N].解放日报.2014-03-11(1).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33]朱继东.中国共产党为何有高度的价值自信[J].经济与法治旬刊,2013(11):28.

[34]朱继东.中国共产党为何有高度的价值自信[J].经济与法治旬刊,2013(11):27.

[35]朱哲,薛焱.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5):25.

[36]朱继东.中国共产党为何有高度的价值自信[J].经济与法治旬刊,2013(11):28.

[37]崔楠楠.“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15/c241220-25664279.html.

[38]张智.价值自在·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价值认识跃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28-29.

[39]朱哲,薛焱.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5):25.

[40]刘云山.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13/c_1112468560.htm.

[4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EB/OL].人民网,2012-11-19.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9/c64094-19615998.html.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4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EB/OL].人民网,2013-12-2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27/c1024-239539 39.html.

[44]王斯敏.用马克思主义旗帜占领教育阵地——学者热议成仿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N].光明日报,2015-07-23(16).

[4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05-04.

[4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4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05-04.

[48]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

[49]习近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EB/OL].新华网,http://news.youth.cn/sz/201607/t20160701_8216014.htm.

[50]参阅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中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51]卢先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J].前线:2012(12).

[5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5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54]习近平.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文明冲突[N].京华时报,2014-03-28.

[5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EB/OL].人民网,2014-03-28.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328/c1002-24761811.html.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

[57]专家解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01-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30/c1001-2036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