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诚信缺失
经济诚信缺失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涉及与金钱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诚信缺失现象与问题。经济诚信缺失在被调查学生中的认同与共识度位居第三,所占比例为8%。比例虽然不高,但却是令很多同学纠结、尴尬的方面。其中,经济诚信缺失突出表现在同学之间借钱不还、代购假商品等方面(见表7-4)。
表7-4首都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借钱不还
“以诚实守信为荣,背信弃义为耻”是古今中外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但是,这一古今中外极为推崇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首都大学生却远远做不到,最典型的就是借钱不还的现象。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各种高端、新鲜产品,对大学生来说确实具有无限的诱惑力;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人们的消费方式更加方便快捷,这无疑也会使大学生容易卷入消费危机的大环境中。当其中一些同学手头紧张时,他们便会选择向同学、朋友借钱,这虽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同学不是遵循“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传统交往规则,而是选择借钱不还。访谈结果表明,如果当代大学生连“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传统交往准则与道德底线都不能自觉遵循,还如何达致德育为首、素质全面发展的成人成才目标。也可以预见,社会一些机构反映的当代大学生中一些人因不主动承担“助学贷款”的还贷责任而影响更多学弟学妹的受教育问题,将会成为由大学生自身引发的恶性循环问题。
2.代购假商品
虽然在整个调查中这一部分所占比例极小,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网上存在的虚假代购现象,与身边部分同学不无关系,而且身边一些同学正逐渐步入这一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同学在根本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会选择参与传递虚假广告,进行假商品的销售,而且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获得一点点微薄的利润。事实上,大学生推销或代购虚假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多数是身边同学,当身边同学面对虚假产品或遭遇虚假产品带来的其他损失或影响时,难免不会做出其他一些虚假、不诚信的短视或报复行为,从而会造成新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