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教育论述为高校以史育人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习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教育论述为高校以史育人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重视用党的历史来教育人民、影响人民,是我们党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党员同志的历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高校抓好以史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1.有助于发展和完善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辉煌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不断探索、发展的历史,是经历失败和挫折后汲収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党史、国史蕴含的丰富多样的资源,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高校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33]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党史、国史教育,不仅有助于挖掘新的教育资源,探索、开拓高校党的建设的形式和途径,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2.有助于为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建设提供思想指导

加强党史国史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主动自觉地把党史、国史有关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等具体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关于“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的重要论述,不仅有助于为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思想和理论指导,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近现代史、苏区史、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研究和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内容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并通过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实践的辉煌历史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党的领导和对党的建设事业的支持和奉献。

3.有利于为高校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精神支柱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共产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时代发展赋予高校人才培养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正是来自对党和国家历史的科学认知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苏区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把西柏坡精神传播好”等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高校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