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坚定以史育人的理念自信、文化自信和活动自信中的责任担当

(三)高校在坚定以史育人的理念自信、文化自信和活动自信中的责任担当

高校加强党史国史教育,扎实推进以史育人,仅仅凭借一般性的文件要求和倡导是不够的,必须把它贯穿落实到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责任担当中,让人人都有任务、有担当,人人都有成绩、有希望。

1.要引导广大师生科学地认识、评判历史,始终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重新评价”为名,妄图颠覆党和国家历史,造成价值观混乱,消解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侵蚀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错误思潮,其根本目的在于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和反对。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4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同时强调,“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45]这一重要论述,对当前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以史育人工程的必然要求之一,就是精心安排、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科学地认识、评判历史,既要引导广大师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又要引导广大师生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还要重视引导广大师生时时、处处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国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和态度;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捍卫历史,必要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从理论上批判,从政治上揭露,坚决不为这类言论提供扩散空间。

2.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情怀,坚定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定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自信,不但源于对现实的感悟,同样需要依托对历史的熟知,要不断接受历史的教育、学习,不断修炼、努力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从幼年走向成熟,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开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回顾党波澜壮阔的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才能“了解和把握我们党在复杂环境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经验,使有益经验得到运用和发展、从失误和挫折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46]。另一方面,党史国史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丰富精神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造国人思想,凝聚国人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乃至党的历史自信、发展自信的重要历史和政治文化根源。高校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情怀,既要注重引导广大师生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世界文明成果中获得精华,更要注重从党史国史的学习研究中提炼文化精神,凝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内涵,传递中国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凝聚而成的伟大革命和时代精神,从而提升文化和政治修养,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自信的目的。

3.要引导广大师生用发展的眼光弘扬传播党的革命和建设精神,发挥好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

党的历史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形成了宝贵的文化产品,譬如党的理想、信念,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各项制度体制,党的各类纪念活动,党的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化产品丰富了党的文化,改造了国人的思想,凝聚了国人的民族精神。加强党史国史教育,以史育人,既要引导广大教师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学会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研究、阐释和宣传党的历史,弘扬和践行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增加经验,启迪智慧,自觉承担起总结历史经验,夯实历史底蕴,爱护和珍惜党的历史的责任;又要引导广大师生着眼于现实和未来,辩证地看待党和国家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更好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把“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部署到实处,贯穿到高校育人育才全过程。

主要推荐阅读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6-17.

4.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7-21.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05-17.

6.习近平.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EB/OL].新华网,2013-11-25.

7.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EB/OL].新华网,2013-06-26.

8.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9.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EB/OL].人民网,2014-09-16.

10.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7).

11.侯惠勤.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12.罗建文,赵嫦娥,李惠阳.民生幸福的价值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J].探索,2013(5).

13.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14.杨永志.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N].光明日报,2012-02-04.

15.桂理昕.切实增强价值观自信[N].广西日报,2014-06-10.

16.吴新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觉与自信[N].文汇报,2014-03-26.

【注释】

[1]何宛玲.把握价值观自信的时代脉搏[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4-09/16/c_1112506984.htm.

[2]罗建文,赵嫦娥,李惠阳.民生幸福的价值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J].探索,2013(5):111.

[3]桂理昕.切实增强价值观自信[N].广西日报,2014-06-10(11).

[4]吴新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觉与自信[N].文汇报,2014-03-26(10).

[5]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EB/OL].求是网,2014-09-16.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4-09/16/c_1112443646.htm.

[6]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6.

[7]意识形态与价值共识之间的深刻关联,在“意识形态”概念的首发者——安东尼·德拉图·特拉西的“观念学”中已经蕴含。当代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的特质和功能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中“统一性”是首要特质,由此形成一套以行动为取向的信念,从而使社会利益和政治统治普遍化、合法化。(参见Terry Eagleton.Ideology:An Introduction.London and New York:Verso,1991)。根据《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与《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来看,社会大众意识形态正在向“二元聚焦”。具体情况如下:(1)“对道德状况‘基本满意’的判断是主流,占69.7%,其理由是‘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在不断改善’……但对目前的人际关系,‘不满意’的判断是主流,占73.1%”。道德状况的基本满意与人际关系的基本不满意,两种判断都达到较高的社会一致性,其实质则表明当代中国精神结构呈现出“道德-伦理悖论关系”;(2)“关于当今中国实际信奉的道德价值,认为‘义利合一,以理导欲’的占49.2%,但选择‘见利忘义,个人主义’的占42.9%”,呈现出明显的“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截然对峙的样态;(3)“对目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公正状况,即道德与幸福关系的状况,49.9%做出肯定性选择;但49.4%认为德福不能一致或没有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道德状况”与“幸福状况”截然对峙的样态;(4)对于个体德性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总体上,主张德性论或德性优先(48.9%)和主张公正论或公正优先(50.0%)的选择基本相当”,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公正”与“个体德性”截然对峙的样态。参见樊浩.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7-18.

[8]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7).

[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

[10]清代王夫之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继之者善,和顺故善也。成之者性,和顺斯成矣。”他将“和”上升为天地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据和本质,表现了对“和”的高度推崇。

[11]《中庸》。

[12]《荀子·大略》。

[13]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4]《论语·子路》。

[15]《论语·学而》。

[16]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

[17](汉)王充《论衡·感虚篇》。《庄子·渔父》曾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8]《论语·学而》。

[19]《论语·为政第二》。

[20]《论语·颜渊》。

[21]《论语·子路》。

[22]《孟子·仁者爱人》。

[23]《论语·阳货》。

[24]参见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25]参见杨永志.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N].光明日报,2012-02-04.

[26]因为“西方社会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如‘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也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非卖品’,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参见秦国刚.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凸显主导价值观的“核心性”[EB/OL].千龙网,http://qndj.qianlong.com/2012/0113/31012.html.

[2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05-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2.html.

[28]从汇率法的角度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80年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2.78%;到2005年上升为世界总量的4.88%,上升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2013年为世界总量的12.17%,上升为世界经济第三大国,居美国、日本之后;2014年上升为世界总量的13.4%,跃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参见吴庆军:“中国梦”实现过程的中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预测[J].华东经济管理,2015(8),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4、2015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30]崔华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18.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9.

[32]本部分内容为参会论文,被收录进2016年山东青岛省委党校举办的文化自信论坛《论文集》。

[33]习近平.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7-21.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35]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2.

[36]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6/c_116299439.htm.

[37]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6/c_116299439.htm.

[38]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永远和群众心连心[N].河北日报,2013-07-15.

[39]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4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62.

[41]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

[42]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永远和群众心连心[N].河北日报,2013-07-15.

[43]习近平.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5/c_118286985_2.htm.

[44]龚自珍《古史钩沉论》。

[45]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6/c_116299439.htm.

[46]习近平.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