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诚信缺失

(二)交往诚信缺失

交往诚信缺失在被调查学生中的认同与共识度仅次于学业诚信缺失,所占比例为30%。其中,交往诚信缺失又突出表现在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同学之间不坦诚相待、随意拿别人东西等方面(见表7-3)。

表7-3首都大学生交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

诚信不仅内含着内在的身心和谐、不矛盾、诚实,而且要求对待他人守时、守信,言行一致,践行承诺,不欺骗、不爽约。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首都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存在说话不算话、许下的承诺不兑现、编谎话、借钱不还等言行不一现象。这是首都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中仅次于考试作弊的突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欺骗的不仅包括自己的同学和亲友,甚至包括老师和家长。比如,有时候学生会因为不想去上课而编造各种谎话骗老师和同学,旷课成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失信行为;而在教师考勤时,部分大学生找人答到、甚至代替上课的行为同样是诚信缺失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被访同学表示,这些情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此外,调查中也有个别同学表示,不在乎教师考勤,不会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2.同学之间不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是指对人对事以诚相待,坦诚相待是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之桥的重要因素。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曾多次强调:“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讲真话、办实事,应当成为每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不求真务实,就寸步难行。”遗憾的是,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近四成(占被访人数的37%)被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与同学之间不能保持坦诚相待,这成为大学生交往诚信缺失中仅次于言行不一现象的突出问题。在访谈过程中,一部分被访者甚至会举出很具体的事例说明,即使是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住一个寝室的室友,也存在明显的不能坦诚相待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或者是由于是自己的秘密,不愿分享给大家;或者是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会选择说谎,等等。

3.随意拿别人东西

每个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拥有自主权。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从小学生起就被教化的行为准则和要求。遗憾的是,在访谈过程中,令笔者记忆深刻的一次访谈是,当问及对当代大学生在不诚信方面的突出表现时,有位同学毫不犹豫地说学校里一些人定的牛奶被偷了,而遇到这种情况时,她也会选择去拿别人的东西,这无疑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光是牛奶,有时甚至是放在自习室的书、水壶、手机、电脑等都是被偷的对象。所以该学校的学生对于“丢东西”和“偷东西”这两个词表现得非常敏感,这种氛围对养成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培育和践行诚信核心价值观无疑会产生特别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