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意蕴:价值观自信特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二)基本意蕴:价值观自信特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就当代中国而言,价值观自信,就是特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具体包含四层意蕴。

1.鲜明标示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和充分自信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价值观认知、认同、自觉践行等一系列价值要素和行为过程的总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目标是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而价值观的自觉践行不是靠外部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而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信任和坚定信心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认知和充分的认同。价值观自信首先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和充分认同。这种认知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重要性、理论渊源、价值要求、评判标准、践行要求等方面内容的深刻认识、了解和把握。只有在对理论知识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促使个体产生内心的共鸣,即价值观认同。价值观认同又可以推进个体实现价值观自觉和价值观践行。所以,价值观认知是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价值观认同是对价值观认知的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不能抛开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认知和认同单独来讲,就像建造楼房不能跨过夯实根基环节直接搭建一样。价值观认知和价值观认同为确立和实现价值观自信起到了奠基和前提作用,价值观自信反过来又可以深化价值观认知、强化价值观认同。三者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和递进的关系。

2.强烈体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和充分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四方面相互贯通、互为支撑所构成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概括。因此,价值观自信强烈体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充分自信和自觉。

其一,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种自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包容开放的思想体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机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增强价值观自信,首先就是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充分自信和坚定信仰。只有这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塑造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能使我们看清错综复杂社会现象中的事情的本质、明确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24]。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定正确、确信无疑的历史选择,也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灵魂和方向,就难以形成确定无疑的价值观自信和执著信仰。

其二,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一种自信。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形成了具有广泛性、包容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代表了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在当今时代体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愿望表达和利益代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着党、国家、民族、个人的利益和愿望;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民族心理上的自豪感和认同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增强价值观自信,需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充分自信和坚定信仰。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不懈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切实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主题和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夯实了中国人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坚定自信。

其三,体现为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一种自信。在5000多年的历史和文明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当今时代,民族精神已经融入民族血脉,时代精神也不断激发着中华民族的青春活力,二者共同构成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正引领人们不断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人们对此充满自信。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增强价值观自信,就是要增强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充分自信、坚定信仰、积极培育和忠实践行。只有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才能共同构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才能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精髓作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品格,没有改革创新的时代气魄,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不可能形成民族自信乃至国家自信。

其四,体现为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种自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增强价值观自信,就是要增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充分自信和坚定信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行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只有深刻认知并充满自信地遵循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这既是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觉实践的过程。实践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13亿多中国人,只有对此坚信不疑,才能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强大力量。

3.深入表征着对“三个自信”的坚定信仰和充分自信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总结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地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当今时代,“中国奇迹”世人瞩目,“中国故事”令人回味,“中国地位”显著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庄严宣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我们党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实质性内涵和核心成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信,也是对“三个自信”的扩展和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来自于全体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性审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广泛赞同,归根结底,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清醒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13亿多中国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源泉。广大人民群众也正是从这些亲身经历的成功实践和比较反思中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从根本性质上说,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都必然以社会主义为前提和基础,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价值指向和要求是高度契合、吻合的。就是说,“三个自信”的理论成果是价值观自信的理论基础,“三个自信”的实践经验是价值观自信的实践借鉴,价值观自信就是对“三个自信”坚定信心的集中体现和表征。

4.突出彰显为对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和充分自信

文化,顾名思义,即以文化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承载着其固有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智慧,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精神和心理的隐性因素。而文化自信,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5],它表达出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可与肯定、坚信与热爱。这些都源于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对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正确认识理解。相比较而言,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观念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生存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体现了一种精神独立性。一般来说,作为特定时代国家、社会及个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共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科学先进,是否顺应世界潮流,反映着本民族的前进方向;二是是否符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是否植根于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特性[26]。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凝聚民心,引领社会前进。也就是说,价值观自信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其精髓,发扬其精神。只有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树立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才能树立牢固的价值观自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影响作用,为价值观自信提供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渊源;反过来,价值观自信必然彰显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充分自信,既彰显出文化自信的高尚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所在,还成为保障“三个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其他一切自信的灵魂和核心。

综合而言,无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还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自信,其重要前提,都是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内核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如果对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失去信心,那么对其他任何方面的自信也就无从谈起。价值观自信是保障其他自信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实现其他任何自信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