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预设】□

【评价预设】□

(1)由于艺术歌曲的流行年代与我们相对久远,因此学生对它的熟悉程度相对欠缺,学生不能很快地体会到其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在引导学生哼唱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旋律较生疏,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旋律哼唱,只有少数学生能将音唱准,课后需要学生多听艺术歌曲,对其风格特征有更深入的把握。

(3)学生除了对旋律的生疏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把控,让学生多聆听、多哼唱,使其更好地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4)从这节课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都能看出,学生通过深度体验,对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感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只是每个学生的歌唱能力不同、音乐鉴赏能力参差不齐,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的把握力度也不一样,在课余时间应该多加强这方面的鉴赏。

(5)根据聆听歌曲后是否能感受到正确的情绪、是否能抓住主旋律、是否能哼唱出来,完成点检测表。在课后作业检测中发现,有20%的学生能深刻体会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形式及风格特点,能准确有感情地模唱《鳟鱼》《菩提树》的旋律。有22.5%的学生能较准确地体会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形式及风格特点,能较准确地模唱《鳟鱼》《菩提树》的旋律。有40%的学生能体会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形式及风格特点,在模唱《鳟鱼》《菩提树》的旋律时个别音不准确。有17.5%的学生不能体会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形式及风格特点,不能准确地模唱《鳟鱼》《菩提树》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