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

衔接上节课《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的内容,上节课让学生用树来代表自己入校以来交到的朋友。有的学生交到了很多朋友,画了非常多的树。而这节课,我们来思考如何让一棵树长得更好。

利用现实生活中,心理办公室门口的绿植同其他办公室绿植图片的比较,让学生猜测哪一盆是心理办公室门口的绿植,并推测该绿植长势更好的原因。

通过植物的生长,隐喻人的成长。首先讨论植物而不是人,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能够使他们更开放、坦诚地参与思考和讨论。

(2)解决问题。

教师先暂时不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体验环节,引入游戏:“成语比画接龙”。

① 成语比画接龙游戏。

小组成员全体向后转,直到背后的同学拍打自己的肩膀才能转过来。第一位学生看到教师展示的成语后,拍打第二位学生的肩膀,待其转过来后,通过肢体表演、面部表情去表现这个成语(整个过程不能说话)。第二位学生看了之后,再将自己的理解传递给下一个学生。最后一个学生写出猜测的答案。

请两组学生分别表演“开门见山”“将心比心”两个成语,游戏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传递的偏差?

引入课程主题,本次课程的核心词语:“语言的力量”。

② 观看阿联酋校园的植物实验视频。

该视频是阿联酋某校园的师生发起的一项行为实验,展示了同时从同一个地方购买的两盆一模一样的绿植,其中一盆每天收到人们的指责、批评,另外一盆则是收到鼓励、称赞。经过了一个月以后,被鼓励的绿植生机勃勃,而被指责的绿植则奄奄一息。

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在植物上的体现。

③ 教师分享日本综艺节目故事《40天的赞美改变一个人的颜值》。

该节目讲述了一个自卑、社交回避的女性,在经过了40天专业团队的赞美之后,逐渐卸下口罩,改变自己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觉察女主角有哪些变化。让学生思考、讨论语言对一个人外貌、行为、心理的影响。

(3)反思提升。

通过最近热播的电影《少年的你》,引入校园中的伤害。引导学生反思,在校园里面,有哪些形式其实是对一个人的伤害。

教师分享心理学家萨尔米瓦利(Salmivalli)对校园欺凌中的形式、角色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作为群体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态度、行为都参与在群体的互动之中,并思考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见图1)。

图1 校园欺凌中的其他角色类型

(4)运用反馈。

分享心理信箱中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和看法,引导学生看到语言对他人的影响,以及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好好运用语言的力量,做有益无害的事情,用语言为他人和自己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