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内外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反应,它可能对人们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包括躯体创伤和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感染、噪声、气温变化等。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社会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包括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等。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在生物性或社会性压力源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层的精神性压力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同样的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学生遇到压力后容易产生挫折感,以及焦虑、烦躁,而且长时间不能自拔。而有些学生能正确面对压力,尽管也会出现不适感,但他们能很快调整情绪。压力是把双刃剑,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们对周围的环境更加警觉,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帮助人们设立更现实的目标,使我们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压力可以是一种驱动力。
沉重的压力导致人们情绪不良,学习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引发疾病。
压力管理是对感受到的挑战或威胁性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压力管理策略包括认知调节、行为调节、改变生活方式、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
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考试压力,人们要学会去接纳,接纳的背后是跟自己的和解。“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父母的期待,急于证明自己。”“对高中考试的误解。”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还不稳定,会遇到很多压力事件,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去面对的。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学生渴望被认可,渴望找到安身立命的资本。但是,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否定,找不到成就感。比如考试,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一种压力,如何面对学习压力,怎样在挑战面前积极应对?本节课旨在探索压力产生的原因,寻找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