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文明诗学的问题构成与理论格局

导论 文明诗学的问题构成与理论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诗学”[1]可以看成是相对于美学化文艺理论或者“审美诗学”而言的诗学基本理念与理论建构形态[2]。美学与审美诗学背后,是西方近代社会历史文化道路当中产生的特定问题性,也即西方近世以来所谓“现代性”问题范式及其相应的哲学与理论解决方式。这样的美学与审美诗学范型,对于中国现代以来的文艺理论与诗学范式构成了宰制性、笼罩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观念与经典文献,在中国当下文艺理论与诗学建设当中,几乎都只是佐证性的、点缀性的、断片性的存在;几乎在当下任何一种系统性、原理性的文艺理论与诗学著作当中,从观念形态到理论表述方式、引证文献,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只是人们似乎已经对此没有了感觉,或将此当成了理所当然。这背后是百年来自我剥夺、自我殖民式的文化迷失与文明价值虚无。文明诗学不是要返回古代,用古代文论的具体命题与结论来解释今天的文学问题,而是一种价值格局与认知格局、思想格局,文明诗学希望能够成为以某种比较通彻的中华文明价值立场贯穿始终的文学理念与文艺理论建构范型。这么做的主要缘故,不是出于一种“保卫”传统与保守主义的原因,而是因为这样一种中国文明价值与文明诗学的视野,不仅对于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学,而且对于包括西方文学在内的文学的全面本质,都具有更大的认知与实践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