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从2016年下半年产生关于“文明诗学”的一些初步想法,并将其零散写在《元文论》当中,两年多的时间里,匆匆忙忙地完成了眼前这本书,总体上比当初预想的要快一些,在篇幅上也远超当初20 万字小册子的设想。在整体结构方面,由于迁就了已经写成的一些篇章,遂成为目前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能够有时间彻底重写一遍,也许会以另一种组织形式出现,从而使一些现在看来更重要的问题,得到更为集中、系统的表述。但即便如此,可能也同样会带来相应的局限性。
这本书原本没有这么快完成的计划。到2018年冬天,才忽然发现距离全部完成的目标,已经不远。2019年元旦到春节的前后几个月里,脑子里的思想就像有了自主性意识一样,而我每天好像是被头脑里的想法拖拽着去写完这本书,身心疲惫却又停不下来。内容上也是越写越多,似乎是打开了某个问题闸门一样。尽管肯定还有许多粗略与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于我自己来说,越到后来,对于文明诗学核心观念的信心,是越来越增强的。
当然,对于久在鲍鱼之肆的人,很难讲明白什么是芝兰之香;被西方各式各样的时尚思想传销洗脑的人,说什么都走不出他们自己的“逻辑”。不过总体情形,似乎比我想象的还要乐观些: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逐渐摆脱西方视野,尤其是西方所谓“现代性”视野的笼罩性影响,从比较客观的、自信的态度,来理解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中华文明传统;仅2018年,就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关于中国文学与中华文明关系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同时,这几年来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学人,从事品位纯正的古典思想研究,有些还就是从文学写作进入这样的学术思想领域的;另外还有书中写到的诸如“玄幻文学”的思想文化语境等因素……所有这些,都让我相信,在一两代人之后,最为优秀的那部分中国人的心性构成,比之以往必将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发表本书前期部分章节的刊物,以及各位编辑老师!同时,感谢学界那些秉承良知和良心,仗义执言或无言地帮助过我的无法一一当面致谢的师友!另外尤其要感谢工作单位天津社科院的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与支持,以及出版社各位同事一直以来的大力帮助!此时此刻,向他们一并致以真诚的敬意与谢意!
张大为 记于成存堂
2019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