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明诗学与中国文学传统(中)——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文明渊源与价值诉求
根据康德以来的“美学”观点,从作家的“审美想象”出发的“审美虚构”,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对于诗歌或者戏剧文学来说,即便将这一观点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令人困扰之处,因为没有人将诗歌或者戏剧当成是“非虚构”的作品与“写实”的艺术。但对于叙事文学来说,虚构与写实、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及边界,从来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重要的界限。如果用“虚构”与“想象”的艺术性来界定文学的本质,这将意味着会有古今中外大量的叙事性作品,被排除出“文学”的范畴。这对于中国人的文学传统及中国人的文学经验模式来说,将造成格格不入又惨不忍睹的后果。然而,如果跳出视“美学”及审美诗学观念为关于文学的普遍本质与普世价值的神话,就可以看到,所谓“审美想象”与“审美虚构”问题,充其量只是一个现代性的“美学”问题:即便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艺术创作技艺或手法问题,但它是否因此即等于考察中西叙事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叙事文学传统的根本着眼点,或者说它是否因此集中体现了叙事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与核心价值之所在,却是值得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