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理解文学的“文明”心智
2025年08月10日
第二章 重构理解文学的“文明”心智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诗学理论(“文艺理论”或者“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大致上是简单地横向移植西方现代学术体系和教育体系的产物。重建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具备强大的中国文学解释能力的文艺理论体系,首先需要对这种“文艺理论”背后的学术理性和教育理念进行彻底反思。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学视野,可以作为一种足资比勘的参照系统:对于文艺理论来说,需要的是在“游于艺”的生命宽度和理解余裕背后的价值表述和价值构建能力;它的本质核心不是一些不可“证伪”的知识命题和一次性的结论,而是在时间之流的“永恒返回”与“轮回”当中反复自我求证、自我肯定的价值认同体验——这正是中国传统的经学视野所构筑的文学知识、文艺理论的实质性存在方式,及其文明价值的实践性品格。文艺理论的“文明诗学”视野,不只是简单的学术视野的扩展与学科的交叉、叠加,而是走出学术理性的抽象空转与自我合理化,在对于东方和中国文明传统的高度自觉和价值融通的基础上,重建学术理性、理论思维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内在关联。如果做得好的话,文明诗学的“文明”性的问题界面,可以成为对于传统经学之整全性与根本性的文明生活秩序视野的继承与替代性选择,成为一种“新经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