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屈原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里称:

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①王逸《楚辞章句》称《离骚》为《离骚经》,是后人对《离骚》的尊称。

②《招隐》应为《大招》,梁启超据篇中有“若鲜卑只”语,认为“此篇(《大招》)决为汉人作无疑”,非屈原所作。

又《时序》:

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①《史记·屈贾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明争光可也。”

②宋玉有《风赋》和《高唐赋》(写朝云)。

③出乎纵横:出于纵横家,受纵横家影响。

刘勰在这里讲了屈原、宋玉的作品和风格,主要是讲屈原的。他讲屈原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有朗丽的、绮靡的、瑰诡的、耀艳的,总的是惊采绝艳。又指出“炜烨之奇意”,是从战国时代纵横家游说夸张中来的,即认为屈原作品的风格,总的说来是瑰诡绮丽的。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古体上》里也谈到屈原:

屈原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具纲兼罗,文辞巨丽,体制宏深,兴寄超远。百代而下,才人学士,追之莫逮,取之不穷,史谓争光日月,讵不信夫!

这里,对屈原的才华,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感触;对屈原作品的内容、文辞、体裁、艺术手法,屈原作品的成就和影响都谈到了。称屈原作品的风格为沉雄伟博,可以和刘勰的瑰诡绮丽互相补充。但这两家都没有说到屈原的性格。《史记·屈贾列传》里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指出屈原是楚王的宗族,楚国是屈原的宗国。又称“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指出他的志洁行廉,志洁,故出污泥而不染,保持纯洁;行廉,故死而不容于世,对于宗国楚国,宁死不肯疏远,所以永远忠于楚国,虽被放逐,但也不肯离开宗国到别国去。这样的志行,这样的遭遇,加上他的才华,才能创作出与日月争光的伟大作品来。

刘勰讲作家的风格,在《体性》里还讲了十位作家,谈得比较简略。